在第59屆金馬獎,來自馬來西亞、定居香港14年的導演劉國瑞憑《白日青春》連奪最佳原著劇本和最佳新導演兩獎,首次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3年01月09日
碰到山中墳墓,許多人都是匆匆走過,覺得「大吉利是」,甚少人會停留駐足,細看它的構造和工藝,公共空間設計藝術家郭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3年01月02日
甚少人能多次在康城影展拿下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比利時導演戴丹兄弟不但是兩屆金棕櫚獎得主,最近更憑新戲《兩小無懼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2月28日
戴丹兄弟的作品以寫實風格見稱,鏡頭畫面如紀錄片,用手提攝影機拍攝,幾乎沒有配樂,一切似是隨機、自然發生。其實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2月28日
出嫁歌會與死亡聯繫在一起,常以家人為自己選了塊無法安葬的墳地為喻。例如廖金蘭所記得的《辭祖母》:「呢穴冷墳人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2月21日
今天出嫁讓許多女孩期待;只是,在過去,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人對於女性來說,猶如要將過去的自己殺死,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2月21日
這群圍頭婆婆的歌謠紀錄,如今正在中環大館與文化遺產的展覽「性別與空間」中展出(至2023年1月15日,大館01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2月21日
文鳳琼19歲嫁入村,如今85歲,雖然她的記憶力日漸變差,但只要提示頭一句,她就可以自然地接下去。
母親在她小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2月21日
在新田出生的文金合如今94歲,24歲時嫁到龍躍頭,當時她父親已逝世,結婚對象由母親決定。「我不認識那個男人,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2月21日
雖然在數學方面同樣出色,但周善祥最後選擇以音樂為業,「其他人或許會因為生活壓力,被迫選擇不感興趣的工作當職業,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2月14日
周善祥(Kit Armstrong)的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台灣人,在美國洛杉磯出生的他可謂天生多才的神童,5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2月14日
消費社會鼓勵人不斷買買買,用各種方法刺激購物慾,大減價、送贈品等促銷手法讓每個人家中堆積大量閒置物品,最後變成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2月13日
銅鑼灣海岸重新打造成「活力避風塘主題區」後,增設「嘩啦嘩啦(walla walla)歷史文化遊導賞團」,讓遊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2月07日
銅鑼灣避風塘曾是興旺的水上人聚居點,最高峰時有約600艘不同種類的船隻進駐,他們提供各種水上服務、經營餐廳或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2月07日
被稱為「東方馬諦斯」和「現代八大山人」的丁衍庸(1902–1978),風格奔放,不拘一格,無論是人物還是花鳥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2月06日
新加坡和香港的社會文化接近,都是以效率和務實見稱,從事電影往往被看成異類。陳哲藝(Anthony)早在2013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1月29日
除了演戲,謝君豪閒時亦會自行創作,除了喜歡拿相機到處街拍,更開設網絡讀書頻道,暫時製作好的有劉以鬯的兩篇小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1月23日
明年3月便60歲的謝君豪工作不斷,無論是電影還是舞台劇都能看見他的身影。每次演戲他都全情投入,深挖每一個角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1月23日
雖然已有不少經驗,Sabrina笑言,每次參與越野跑比賽都很痛苦。「運動強度很大,跑到中途非常辛苦,但我記住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1月19日
毋懼疫情限制,本地大型越野跑賽事「飛越大嶼」(TransLantau)剛順利以實體加虛擬混合模式完成,其創辦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