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老師回看自己走過的路,仍清晰記得那些痛苦,最近她仍夢見自己上廁所卻處處被人偷窺,那是她很大的創傷:「從小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3月01日
疫情期間,Ruby感嘆工作大受影響,就算診所已採取高規格的防疫措施,但病人的求診意欲也降低,就算需要定期服藥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仁心仁話張綺霞2021年02月24日
眼睛看似是簡單的器官,但其實人能看到東西,有相當複雜的機制在背後,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隨時影響視力及生活。眼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仁心仁話張綺霞2021年02月24日
歷史研究,從來都是踩在政權的紅線上,而在中國做歷史研究,要說出另一面向的故事,從來不易。歷史學者毛升剛出版新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2月22日
除了創作,麥錦生也不時舉辦書法班,教導有興趣嘗試寫小巴牌的人。他笑說,最有興趣來學的都是小巴發燒友。「有些人甚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2月17日
麥錦生是全港僅存的手寫小巴水牌師傅,已屆退休年齡,依然不言倦。除了仍偶爾以手寫製作,他也發揮創意,為小巴牌尋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2月17日
牛年將至,牛是農業社會很重要的動物,因此無論什麼朝代,都能輕易看到相關的器物畫作,最近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舉辦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2月08日
除了畫作,牛也常出現在工藝品上,反映人們與牛密不可分的生活史。展覽中年代最早的展品是漢六朝的陶牛車,是當時常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2月08日
阿翁發現香港字字模,純屬偶然,2018年,她代表工作室到韓國參與印藝會議,碰上荷蘭韋斯特贊鑄字工房基金會主席R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2月03日
時至今天,仍有人說香港文化落後他人,香港版畫工作室項目總監翁秀梅(阿翁)對此尤其反感。她慨嘆,香港在世界文化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2月03日
自閉青少年社交圈子小,聊天最多的人可能是父母,因此在是次計劃中,家長也需要上課,了解子女學過什麼,方便家中指導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1月30日
根據美國的統計,每59個人就有一個有自閉症譜系障礙。有相關症狀的人,通常社交能力較弱,難以設身處地思考別人感受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1月30日
研究污水,旁人想像總是要與臭味為伴,但張彤笑言,自己的實驗室裏一向都沒有什麼味道。就如如今他們正幫助政府研究處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1月25日
過去兩月,疫情不斷擴散,為了找出隱形患者,政府開始採納污水病毒監測技術,透過檢測污水中的病毒,判定患者的居所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1月25日
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荔枝窩村各方都很欣慰,評審表示,他們在活化村落過程中能帶動整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1月22日
新界東北的荔枝窩村,位處偏遠,最初連街渡也欠缺,要走數小時山路才能到達,加上附近是地質公園、郊野公園和海岸公園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1月22日
關注流產哀傷處理議題的,除了經歷過的父母,也有醫護人員和學者。港大副教授陳凱欣做了相關研究多年,更曾為200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1月18日
死亡在華人社會是忌諱,流產更是不能說的秘密。在一些父母來說,流產的哀傷不亞於喪失其他親人,然而旁人總習慣將這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1月18日
腦退化多年來都沒有有效的藥去預防和治療,但本地神經科學研究者高浩(Owen)醫生,卻帶領團隊做出突破,有望發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1月13日
外國的醫藥研究常花很多年實驗、投放大量資源才成功,不少外國大學都和藥廠緊密聯繫,有更多資金做持續多年的研究,香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