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常給人的印象是香港最窮的區域,但我覺得這區的特色是人情味很濃厚。」八十後媒體人朱天韻(Daisy)在4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地區特搜張綺霞2018年09月28日
台灣編舞大師林懷民準備在明年退休,將雲門舞集藝術總監一職,交棒予雲門2的藝術總監鄭宗龍。早前鄭宗龍來港出席光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焦點人物張綺霞2018年09月26日
從live house到大型舞台,從寂寂無聞的唱作人到擁有35萬臉書粉絲的歌星,到「張懸」的名字廣為人知時,她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焦點人物張綺霞2018年09月19日
2009年創立慈善機構「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時,陳葒決定自己不支薪,純粹義務性質參與,讓資源可更好運用,至太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9月12日
本地以分數和考試為目標的教育系統,讓學生、家長、老師都苦不堪言,然而卻又不得不跟着遊戲規則走,不然就隨時會被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9月12日
李本瀅在任時,天文台開始推出手機程式,市民接受天文資訊從被動變主動。當網上有「地下天文台」及其他業餘氣象學愛好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9月07日
當社會人均壽命愈來愈長,退休後可以做什麼,大家卻都欠缺討論和想像。前天文台台長李本瀅對於退休,也用積極心態面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9月07日
本地知名舞蹈及編舞家梅卓燕,多年來孜孜不倦,在編舞外,也推動更有利於本地舞蹈發展的政策,並活躍於演出。社會對於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焦點人物張綺霞2018年09月05日
知名學者李歐梵與妻子李玉瑩,是讓人稱羨的一對,總是形影不離出席大小場合。然而幸福對他們來說,得來不易,兩人分別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8月31日
旁人看到李歐梵與李玉瑩經常結伴同行,非常恩愛,然而說到相處之道,兩人不約而同指出,保持適當的個人空間很重要。多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8月31日
起初Miru也沒有想過接手綉花鞋這盤家族生意,只是偶爾幫忙,但是在讀設計時,很多時構思功課主題,她都會以綉花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8月29日
香港不少傳統工藝,因後繼無人,近年一一失傳,專做綉花鞋的「先達商店」卻是一個例外。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創辦以來,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8月29日
在字體設計師外,陳濬人同時也身兼音樂人、餐廳東主等多個身份。中學時開始玩音樂,後來跟朋友組成樂隊,從音樂中找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8月28日
招牌密密麻麻堆疊的街道風景,曾是香港的特色,早年的街道招牌都是手寫,或直接書寫在牆上,或用木、金屬、霓虹光管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8月28日
作為木船廠,火災是常見的威脅,光明船廠第三代傳人區世傑說他的船廠經歷了3次火劫,第一次是阿公岩火災,燒剩他們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8月22日
從前維港兩岸密麻麻的木帆船,如今只剩下3艘懷舊版本,一艘是老漁船翻新的「鴨靈號」,另外兩艘都是新造的復刻版本,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8月22日
作為老牌學術機構,英國皇家舞蹈學院(簡稱RAD)帶着許多包袱,然而其行政總裁Luke Rittner認為,在這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焦點人物張綺霞2018年08月16日
法國知名女作家Chantal Thomas年逾七十,依舊氣度不凡,語調輕柔但堅定,舉止溫文,說話充滿睿智。早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8月08日
Thomas寫作的風格深受其老師、知名文學理論家羅蘭巴特啟發。在大學時期,她更曾成為羅蘭巴特寫作小組的一員,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8月08日
以巴衝突多年來都未曾解決,雙方都堅持自己是國土的真正主人,不是直接開戰,就是互相築起圍牆隔絕對方,而讓死結愈扭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焦點人物張綺霞2018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