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1132 個結果
頁數:1...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7

陳方安生方津生講 母親方召麐追夢故事

坊間常說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一家一門八傑,不僅出了首位本地華人布政司,其他也在商界、醫療、法律界等各展所長。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10月26日

陳太傾訴對象

陳方安生早年就在政界闖出頭來,以女性身份來說殊不簡單。她表示,自己也受母親做人處事的態度啟發許多。「她豪爽硬朗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10月26日

英國電影人 拍出在港外傭悲歡離合

外傭政策在港實施多年,由她們照顧的孩子許多已在社會擔任要職,然而外傭依然是被忽視的一個群體,長期被排拒在主流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幕後人語張綺霞2017年10月25日

簡文彬指揮新思維

簡文彬是少有能在國際闖出名堂的台灣指揮家,他在歐洲修畢碩士後在德國萊茵歌劇院任職多年,仍念念不忘台灣,回台在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音樂殿堂張綺霞2017年10月24日

日本插花機構香港負責人 梁偉怡:唔得閒更要學花道

花道在香港給人有錢太太玩意的印象,研習花道多年的梁偉怡絕不認同。他在2006年初接觸花道後即迷上,甚至放棄工作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10月18日

插花是化妝不是整容

梁偉怡接受訪問時即席示範生花作品,以解釋日本花道的技巧。這是包含3種植物的「三種生」。「從前生花主要放在房間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10月18日

遊走世界認識大腦運作

我們日常許多事都會用上大腦的不同部分,沒仔細研究,也不知一些反射動作、圖像組合、語言理解等都牽涉大腦龐雜的活動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電視導賞張綺霞2017年10月12日

同志題材電影人鍾德勝:有責任做主流不做的東西

香港雖以電影工業聞名,然而許多另類題材都得不到關注。鍾德勝是少數專注拍同志題材的獨立電影人,社會各階層的人往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幕後人語張綺霞2017年10月10日

現實沒有出路 雙重身份陳智德 以文學超脫

文學研究學者陳智德,詩人陳滅,是同一個人的兩種身份,然兩者都有同樣的願望:要將香港文學推到更廣遠的地方。今天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10月04日

受台灣氛圍影響

影響陳智德甚深的是在台灣東海大學讀本科的經驗。台灣社會對文學的熱愛讓他感動,希望有天香港也能有此氛圍。「不只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10月04日

列夫席茲馬拉松奏貝多芬:花了一輩子準備

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創作橫跨一生不同時段,有鋼琴藝術史中的《新約聖經》之稱,早前俄羅斯鋼琴家列夫席茲(Ko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音樂殿堂張綺霞2017年10月02日

村上隆徒弟Mr. 為御宅族發聲

日本藝術家Mr.,村上隆弟子,御宅族,一個常賣萌的大叔。村上隆創立「超平面」藝術風格,Mr.正是其堅實追隨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9月28日

與村上隆共通處

作為追隨村上隆多年的後輩,Mr.可覺得自己與村上隆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他想一想說:「我們最大的共通點就是我們都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9月28日

墓誌銘研究特別順利

經常到墳場考察,還要為墓碑拍照,鄧家宙自言沒有遇過怪事,「我們比任何人都尊重這些先人,不然我們也不會研究他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9月27日

歷史學者鄧家宙 講歷史不用史字

本地歷史學者鄧家宙,為了研究從不怕「大吉利是」,專注香港史、佛教史及金石文獻研究的他,曾花5年時間,走遍香港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9月27日

台灣導演于光中 要華人看到自身 被金錢推着走

近年內地經濟起飛,不少港台商人紛紛北上希望能好好撈一把,台灣人老薛因為破產,10多年前帶着600美元去內地闖蕩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幕後人語張綺霞2017年09月25日

零存在感

白告在轉行前是課室中高高在上的老師,如今卻成為被人忽視的的士佬,甚至聽到有母親勸兒子努力讀書,否則長大後就要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9月21日

大學生棄教職 做的士佬更快樂

香港以公共空間不足而著名,人多擠迫,任何私密事情都無法進行,惟有那個小小的的士車廂,介乎公共與私密之間,讓各種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9月21日

幽默風趣錢鍾書

畢業及曾任教於清華的錢鍾書,是精通西學的重要學者,其所寫的《圍城》被文學評論家夏志清認為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文化生活張綺霞2017年09月20日

清華大學民初名家信札解讀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推手胡適學識淵博,卻竟然也會勸人「不可太用功」。撰寫《莊子補正》的校勘學家劉文典,也會為購買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文化生活張綺霞2017年09月20日

頁數:1...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7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