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法庭語言傳譯、翻譯、鑑證是如此重要,然而香港仍未有相關的學位課程,也未有一個考牌制度或專業試。在研究過程中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8月25日
譚廣亨與太太相戀多年,兩人在一個私人聚會上邂逅。他早在之前就留意佳人的蹤影,一有機會見面,非常積極進取。「其實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8月23日
小兒外科屬醫科中的冷門,身兼港大首席副校長的譚廣亨教授從七十年代就投入相關範疇,在醫學科研上屢有突破,是小兒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8月23日
多棲音樂人伍卓賢,從來不把音樂類型的界限看成大事,創作常為跨界進行,風格類型多樣,無論是中西、傳統當代、正統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音樂殿堂張綺霞2017年08月17日
Bill多年來經常到處跑做研究, 很享受到世界各地與不同人見面,就算有時候中空寶,一群人一起盡力完成一件事也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8月16日
香港位處珠江口,歷來是航海要塞,城市發展將陸上的歷史遺跡消滅, 仍有不少古蹟留在海底幸免於難。早前,義務為港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8月16日
做開地盤工作,Clint自言最擅長立體的創作,對於色彩的感知比較弱,因此在修讀藝術的第三年猛下苦功,對顏色的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8月15日
追逐夢想永遠都不怕遲,年將七十的何奇燄(Clint)將這句話完美詮釋,六十年代中三畢業後,他做過各種雜工,在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8月15日
近日尖沙咀碼頭旁的廣場突然有漫天的泡泡出現,把一切淹沒在其中。在泡泡中看這個城市,虛幻又不實在,自有另一番景象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8月11日
日本三一一大地震之後,整個社會均受到衝擊,不少藝術家也開始思考環境與人的關係。
地震發生前,大巻伸嗣的工作室設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8月11日
在香港多年,Mathew自言從未想過離開這裏。「我很喜歡港人的價值觀,尤其是重視家庭方面。」作為園境建築師,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8月10日
在泥裏放一粒種子,它便自然成長,給人足夠的開放空間,在裏面自然形成社區。民間有各種各樣的社區在自然生成,然而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8月10日
小學教科書都寫道:香港是從一個小漁港變成大城市。究竟一個漁港是怎樣運作?漁民生活是怎樣?莫說大部分香港人,就算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幕後人語張綺霞2017年08月09日
食品工廠紀錄片是機械科技與美食的結合,早前網上流傳一段Viennetta千層雪糕製作短片,看着片中那些奶白色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熒幕焦點張綺霞2017年08月02日
Sara一年中有一半時間在外面跑,一半時間在家。在旅途上,她自言經常思鄉,「我上星期離家時還跟兒子說,真希望你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8月01日
旅遊作家以男性佔多數,旁人總以為,那是因為女性在獨自旅行上要面對更大風險的緣故,來自英國的Sara Wheel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8月01日
知名中國行為藝術家林一林早在1995年以《安全渡過林和路》打響名堂,他在路上砌起一幅灰磚牆,在繁忙的馬路上逐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7月26日
林一林的作品經常出現磚牆,最初的起因不過是很單純,看到四周都是拆卸舊房子丟棄的廢磚,很便宜就可買來一大堆,便拿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7月26日
劉偉強入行逾30年,名作無數,從早年在邵氏擔任攝影師為王家衛拍《旺角卡門》及《重慶森林》,到九十年代正式執導,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幕後人語張綺霞2017年07月24日
說起緬甸,許多人都會想起其近年來的改革開放,以及昂山素姬被軟禁多年後終於能加入政壇的新聞,然而過去多年,有大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幕後人語張綺霞2017年0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