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1132 個結果
頁數:1...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當代獅子藝術

獅子在現今的世界依然是重要的文化象徵。展覽中包含了多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重新詮釋當中的意涵,與傳統文物作呼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鑑賞天地張綺霞2017年02月08日

香港文青始祖 歐陽乃沾愛「慢畫」

拿着自製的畫箱畫架,走到哪裏就停下來,席地而坐,攤開工具就作畫,在戰後百廢待興之年,本地畫家歐陽乃沾就已經成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2月03日

街頭寫生辛酸史

在街頭寫生,歐陽乃沾常遇上各種阻礙,好奇的遊人站在面前擋住視線時有發生。年輕時他常帶着畫箱畫架,坐在地上就繪畫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2月03日

香港中樂團一哥 閻惠昌無盡音樂思考

今年是香港中樂團成立的第40年,也是藝術總監閻惠昌在團裏的第20個年頭。1987年首次來港為樂團指揮,1997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音樂殿堂張綺霞2017年02月02日

花癡

Gary大部分時間都放在工作上,每逢節日是她最忙碌的時候,「在大時大節也不敢約朋友,因為很多時答應了赴約但花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27日

花藝設計師 郭慧敏講家居擺插鮮花心得

新年來到,不少人都喜歡買花回家擺插。說到插花,花藝設計師郭慧敏(Gary)是這方面的專家。她從八十年代開始遠赴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27日

不吃海鮮

在海邊或海中研究,Gray笑指工作未必如外界所想像那麼危險刺激,只要對四周環境變化保持敏感,基本上都不會有意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24日

港大海岸生態專家:香港地域小卻有龐大生態系統

香港靠近海港,擁有豐富海洋資源,但長期困在高樓中的港人,多對此認識甚少。最近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及太古海洋科學研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24日

亦舒小說插畫師 劉掬色透過創作表達哲思

喜歡本地文學的人,都應會看過視覺藝術家劉掬色的作品。為亦舒小說繪畫插圖多年,亦為不少本地作家如西西、辛其氏設計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鑑賞天地張綺霞2017年01月19日

新作叫人類覺醒

劉掬色下月在「紙的傳奇」展覽(2月11日至26日,牛棚藝術村)展出的新作包含2個作品,都是香港夜景的百頁簾燈籠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鑑賞天地張綺霞2017年01月19日

不是一個人的路

最初投身傳媒,陳曉蕾也沒想過自己可以走到今天,「我又不是最聰明的,又不是那些願意升職的人,做行政、改稿、開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18日

香港少有獨立記者 陳曉蕾繼續探索港人「好死」問題

香港是全球人均壽命最長的地方,但港人活得久不代表活得好。常言道,最好結束生命的方法是「病得遲、死得快」,然而香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18日

為藝術創作試做保安 程展緯特殊方式爭勞工權益

藝術家程展緯,間中做打工仔,卻整天為打工仔忙碌,成功爭取不少機構的保安員和收銀員有凳坐。為切身了解苦況,擁有碩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11日

勞力藝術

是次程展緯受訪,是因為他參與樂施會在昨天開幕的「勞力是……#窮得只剩份工」視覺藝術展(即日起至27日,賽馬會創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11日

84歲劉國松 成功革新水墨 繼續通宵創作

劉國松是水墨現代化的重要推手,在早年便主張要超脫傳統筆墨牢籠,這概念如今在當代水墨創作中已成共識,在五六十年代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鑑賞天地張綺霞2017年01月05日

失聰也值得

劉國松此行來港是為了出席第二屆水墨藝博,漢雅軒的攤位內展出了他近年的新作,主要是太空系列與雪山系列的延續。雖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鑑賞天地張綺霞2017年01月05日

法國導演 拍女性有點像愛情運作

法國導演Benoît Jacquot,可能許多人也未曾聽過他的名字,然而早年與他合作過的不少女星,後來都大紅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幕後人語張綺霞2017年01月03日

回應新片批評 張藝謀:我不在乎

中美合資的荷里活大片《長城》早前在內地上映, 票房報捷,但也惹來兩極迴響,而大部分都是針對導演張藝謀而來,尤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幕後人語張綺霞2016年12月29日

32歲楊秀惠 200%投入做3個角色

楊秀惠在無綫12年,高挑瘦削的她,常飾演心術不正、性感妖媚的壞女孩,現實中的她卻是個工作至上的女強人,除了演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焦點人物張綺霞2016年12月22日

與大自然互通

在繪畫過程中,他常感到大自然與自己呼應。「許多城市人已沒有這種與大自然互通的感應能力,它是與生俱來的。未必是因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6年12月21日

頁數:1...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