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年輕中樂團體「三個人」,顧名思義只有3個人。郭岷勤、潘宜彤、任重3人從小與「傳統」樂器為友,卻認為它的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音樂殿堂張綺霞2016年11月01日
能成為專業樂團一分子,與其他演奏家同台演出,是不少本地音樂學生的夢想。長笛學生馬文皓一再圓夢,他參與香港管弦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非凡學子張綺霞2016年10月28日
馬文皓來自基層家庭,父親是點心師傅,母親則是倉務員,兩人都不懂音樂,但也鼓勵子女學習。
馬文皓的姐姐先學習長笛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非凡學子張綺霞2016年10月28日
特技化妝師陳嘉偉(Gary)年紀雖輕,卻已經有3年資歷,當初他也沒想過走上這條路,後來卻因為一本漫畫找到追尋夢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焦點人物張綺霞2016年10月26日
廖智敏父母沒有玩音樂,但她與哥哥都非常熱愛,家裏給了他們不少資源栽培。母親從小不要求她以考級為目標,反而常鼓勵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非凡學子張綺霞2016年10月21日
音色豐富多變的木琴是其中一種很吸引人的西方敲擊樂,木琴起源於非洲,以敲打共鳴器上長度不一的木頭來發聲,後來傳入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非凡學子張綺霞2016年10月21日
資深文化工作者毛俊輝(人稱毛Sir)最近辭任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院長,結束兩年來的工作。協助推出本地首個戲曲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焦點人物張綺霞2016年10月20日
風潮音樂製作人吳金黛創作自然音樂超過20年,不時拿着毛茸茸的咪高峰走進樹林山野,追蹤稀有動物,把牠們有節奏的鳴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焦點人物張綺霞2016年10月19日
擴建後的藝術館將與西九的M+在相近時間落成,她可擔心兩所博物館會成為競爭對手?「市民會把我們比較是很自然的,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6年10月18日
不少人都對藝術行政工作有美麗幻想,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譚美兒(Eve), 在行內擁有超過20年資歷,生活卻算不上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6年10月18日
2014年,在捷克布拉格卡夫卡文學獎頒獎禮上, 中國作家閻連科說自己是「上天和生活選定那個感受黑暗的人」,就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6年10月06日
少年時閻連科做過一些苦工, 留下不少傷患,後來長期伏案寫作,導致腰椎和頸椎都出現問題,他一直要靠特製的寫作架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6年10月06日
資深劇場編導潘惠森一向有「鬼才」之名。他的劇作形式多樣,從為詹瑞文寫的《男人之虎》、與王迪詩合寫的《孔雀男與榴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幕後人語張綺霞2016年10月04日
余家寶(Dick)只有13歲,已經是個小車神,在最近的美國洛杉磯小型賽車國際賽(Los Angeles Kar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非凡學子張綺霞2016年09月30日
說到未來,Dick表示希望能成為賽車手,父親表示支持,但也不忘補充:「等他15歲後再決定啦,現在還小,希望日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非凡學子張綺霞2016年09月30日
小時候每個孩子都曾擁抱夢想,可是隨着年齡漸長,明白到環境的限制,加上父母親友的不斷否定,也慢慢失去實現夢想的信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焦點人物張綺霞2016年09月29日
城市每天產生大量廢物,當中有許多可循環再用的東西,比直接掩埋來得更有價值。北京有一群從河南遷徙而來的農民,他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焦點人物張綺霞2016年09月26日
Steve McCurry,新聞照片《阿富汗女孩》(Afghan Girl)的拍攝者,知名美國攝影師。多年來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6年09月20日
Steve此行來港,是為了慶祝亞洲協會成立60周年的相展「影・.亞洲」開幕而來,其作品與已故攝影大師Brian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6年09月20日
每天清早,不少人都是被香港電台早晨節目Morning Call(《清晨妙韻》)喚醒,主持人Jonathan D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焦點人物張綺霞2016年0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