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278 個結果
頁數:1...3 4 5 6 7 8 9 10 11 ...14

簡約公屋的初衷與未來

簡約公屋,先於坊間訴求聲中出台,再於一片爭議聲中通過──最後會否於全港掌聲之下落幕?這才是真正關鍵。事實上,要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3年02月21日

政治抗疫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是不可能的。任何選擇,都有代價。放諸疫情,嚴格封控的代價,是經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3年01月06日

從近期世事 淺談東西文化差異

東西文化差異,是個大議題,理應出書詳談。本文只作淺談,重在援引近期世界之事,畢竟新冷戰下雙方矛盾日益尖銳。事實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2年12月20日

政治化的世界盃

足球歸足球,政治歸政治?於今泛政治化時代,今屆世界盃亦見政治入侵足球。球場之內,球員們激烈競爭;球場之外,政治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2年12月10日

不談「0+幾」之後

香港的抗疫進程,似乎陷入十字路口,一方面要求放寬的壓力不絕,另方面本地疫情卻持續升溫;在行政長官李家超表明不再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2年12月01日

日本旅業對港啟示

日本是香港人的外遊熱門之選。「0+3」實施後,不少市民已按捺不住「返鄉下」。在觀光旅遊的同時,查日本旅遊業狀況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2年11月17日

「泛閉關論」說明什麼

繼「泛移民論」後,即把香港大大小小問題歸咎怪責港人移民潮,最近又有「泛閉關論」,即把香港大大小小問題歸咎怪責尚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2年11月08日

「簡約公屋」為何不夠好

行政長官李家超的首份《施政報告》,既十足政治正確,也十分回應經濟社會所需。除卻前言結語,整份報告分開七個章節,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2年11月01日

不同人怎看疫情

先問一下:假如閣下患了感冒,須落樓求醫;過程之中,如有需要,會否因此避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會否避免到餐廳或超市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2年10月20日

預演「0+0」

眾所期待的「0+3」實施過後,旋即湧現各種質疑,包括指控措施無助刺激旅客訪港,以至只會鼓勵港人外遊輸出消費力,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2年10月14日

新加坡人口狀況的啟示

香港人口減少,引起社會嘩然,坊間紛紛抱怨是「移民潮」所致。查新加坡去年人口,同樣按年大跌,幅度且勝香港;日前,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2年10月07日

第五權 vs 第一二三四權

在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後,媒體一般被視為第四權──於此之上,還有沒有第五權制衡當權者?有指互聯網或網民當之無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2年10月01日

預演「0+7」

香港放寬通關的壓力愈來愈大。壓力既來自外部,也有來自內部。外圍方面,新加坡不單毋須入境旅客接受隔離檢疫,還免除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2年09月22日

學校縮班、人才流失的真相

「移民潮」之謂濫用成災,不是說今日香港沒人移民,而是相關移民不是某些現象的主因。最新例子乃9月開學,坊間套用「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2年09月09日

四小組忌再雷大雨小

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不久,便針對了香港四大難題成立四個小組,其中兩個小組已經給出解決方案,被視為體現了新政府的高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2年09月03日

準確貫徹「紅黃碼」初衷

「紅黃碼」制度上周落實,入境旅客檢疫要求放寬至「3+4」模式,標誌着香港重新對外通關的新一頁。坊間普遍對此表示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2年08月23日

見步行步的拜登

不論竄台,還是訪台,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今次行程,華府對整個計劃都似乎有欠周詳,甚至有點見步行步之感。不是嗎?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2年08月12日

英國初選的民主啟示

英國執政保守黨的黨魁初選,經過下議院議員的五輪投票,終於決出最後兩強,接下來將交全體黨員投票,定奪誰來接任約翰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2年07月30日

紅黃碼利復常 快測碼利安全

極端容易,平衡最難。「共存」政策很易制定,只要放寬一切、無視百姓死亡便可,譬如英國甚至不再天天公布疫情;「清零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2年07月23日

新班子的分權與布局

特區政府新班子上場,頭等急務無疑是完善抗疫工作,特首李家超就任後不足一周,已公布成立了4個工作小組,並各委派司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22年07月14日

頁數:1...3 4 5 6 7 8 9 10 11 ...14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