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345 個結果
頁數:1 2 3 4 5 6 7 8 9 ...18

由「認房不認貸」看香港

中國內地多個城市為刺激樓市,推出「認房不認貸」的措施。香港與內地的日常用語多有差異,港人乍看「認房不認貸」可能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9月05日

四宗撻訂的啟示

7月一手成交量回升,估計全月成交可達1200宗。另一方面,本月銷情最佳的新盤錄得4宗撻訂個案。有KOL認為新盤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8月29日

回看30年按息歷史

近月樓市成交量有所調整,不少分析認為,按息上升是原因之一。如果把近一年的變化放在放大鏡下觀察,按息在過去一年上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8月22日

新盤低開 成功試底?

久違的排隊買樓盛況再現市場,油塘新盤一天賣出逾600伙,頂得上6、7月的全月成交量,發展商長實已表明項目1期將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8月15日

檢視「呼吸PLAN」入市再轉按保策略

發展商為求吸引買家入市,往往推出審批標準較為寬鬆的高成數按揭,市場通稱「呼吸PLAN」。此類安排過去被指以投資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8月08日

下半年樓市三大變數

上星期美國聯儲局上調聯邦基金利率0.25厘後,本地多家銀行亦將最優惠利率上調,幅度普遍為0.125厘。受消息影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8月01日

按揭已放寬 為何反應淡靜?

7月7日金管局放寬按揭成數、按證公司上調按揭保險適用範圍。放寬的力度不可謂不大。但三個周末下來,一、二手樓市成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7月25日

放寬按揭為高息按揭借款人開啟逃生門

上周五金管局放寬自住物業的按揭成數,同日按證公司也把按揭保險的樓價適用範圍提高。有關措施是否會刺激樓市,尚是未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7月11日

壓力測試可微調不宜取消

近月以來,市場不少意見認為應該放寬,甚至取消壓力測試。這些意見背後的動機,可能是希望刺激樓市成交。但受惠於壓測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7月04日

微調按揭指引的可能方向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電台節目中再次提及,政府與金管局正討論微調按揭,希望可協助市民買樓。司長今次發言似乎暗示新措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6月27日

美息明年或下調 香港業主未必受惠

聯儲局6月暫停加息,但聯儲局委員持續「放鷹」,會議紀錄顯示委員估計年底前仍會加息半厘,但明年卻會進入持續數年的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6月20日

現契樓按揭

香港大概有66%居於自置居所的家庭,已沒有按揭負擔,即他們手持的物業已是現契樓。現契樓除了有居住價值,在業主有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6月13日

先住後付對按揭的影響

今年一手樓供應充裕,市場有約1.4萬個已落成的一手單位有待出售。個別發展商為刺激此類單位銷情,推出名目不同的「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6月06日

發展商按揭易甩身?

有統計顯示,2019年曾以發展商一按入市的買家中,有七成已經解除原有按揭登記──絕大部分是轉按至銀行或已轉讓物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5月23日

按揭回贈創新高 轉按慳息注意事項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銀行為吸引按揭客戶,開始提供高達貸款額2.6%的現金回贈,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新高。對於部分按揭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5月16日

銀主盤作為樓市訊號

近日市場上銀主盤的成交量上升。有指情況反映市場上的購買力下跌,或是樓市轉弱的訊號。嚴格而言,銀主盤的放盤量是否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5月09日

新樓負資產 業主困局不宜誇大

個別新盤開價較去年下跌,有指選用即供付款的買家,即使不必面對按揭估價不足的風險,但物業估值下跌,也可能會成為負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4月25日

新盤減價與按揭估價

某新盤二期開售,因開價較一期有明顯折讓,引來一期買家的投訴。有關的投訴未必合理,但卻提示了準買家,購買樓花物業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4月04日

極低利率環境難重現 樓市中長線動力減弱

聯儲局在3月議息會議上加息0.25厘,議息點陣圖顯示,美息接近見頂,困擾本地樓市的加息周期逐漸消退;然而,美息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3月28日

評估後市勿只着眼於按息

聯儲局會不會持續加息、他們對利率走勢的預期在本周分曉。利率走勢對樓市自然有重大影響,但卻不是唯一的主導因素。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3年03月21日

頁數:1 2 3 4 5 6 7 8 9 ...18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