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勃麟在1972年於山東出生,難怪他長得特別高,目測應該有約6呎。
他說山東對他的創作影響很深。「山東有黃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4月03日
劉勃麟笑說:「我在男人之中,算是用得比較多護膚品了。」
這名出生在山東的藝術家,在國際有名為「隱型人」(Inv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4月03日
生在香港,花農梁日信卻不太重視金錢。
滿臉陽光的他說:「錢,搵得到只是數目字,搵唔到就要繼續努力。」
更實際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3月29日
梁日信指,近年香港多了年輕人落田工作,成為自僱的全職農夫。但他們不打工,因此梁日信要找農工面對很大困難。他的整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3月29日
Jo Farrell於倫敦成長,在香港居住11了年,她也在三藩市住過。現時她是全職攝影師,開辦攝影工作坊,她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3月27日
居港11年的英國攝影師Jo Farrell,爸爸是Sir Terry Farrell,英國著名的建築師,母親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3月27日
在香港,玩樂器的人不少,但玩音樂玩到投身製造樂器的人則不多。
以下兩位樂器工匠,都是由玩音樂開始,一個玩中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3月21日
現年73歲的湯民克本身是裝修木工師傅,他從事這行業半世紀,旺角中華傳道會的裝修正是出自他手,「幫他們做裝修,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3月21日
航拍最難的地方是什麼?「控制它是一件事,要令它拍下你想要的影像又是另一回事。」Derry道。「尤其是晚間,它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3月13日
Derry Ainsworth,是一個來自英國小鎮般尼茅夫(Bournemouth)的攝影師。
他在大學修讀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3月13日
為了觀察海南長臂猿,羅益奎往往要跟當地保護區的人員組隊到山上紮營。「每次做調查都在10月底,大概逗留5天,每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3月09日
有「人類最孤獨近親」之稱的海南長臂猿,目前數量只剩下27隻。
牠們的存亡,交託在中港保育專家的手上,其中一人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3月09日
「毋忘垃圾」是一個在六四燭光晚會醞釀而成的回收組織,他們每年都會出動到維園花市做回收資源工作,核心成員約有15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3月02日
不想浪費,未必一定要做慈善。其實,你也可以選擇從中賺取回報。2012年於新加坡成立並於2016年拓展至香港的C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3月02日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也是農曆新年節日的最後一天。在消費過度的社會,新年過後,逛完年宵,親友拜年後,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3月02日
李健明今年45歲,小時候已在公司幫手,父親李威更在招牌行業打滾60多年。問他們舊時的香港招牌,與今天的招牌有何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2月28日
李健明,是招牌製作公司的第二代。
中文大學地理系學士畢業,沒有做地理學家,卻繼承父業,在字海漫遊。
公司八九成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2月28日
莊玉惜,本身對公廁敬而遠之,卻偏偏從事公廁研究,最近更出版新書《有廁出租》,講香港公廁的發展史,主要年期由18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2月23日
莊玉惜雖然研究公廁,但她本人非常不喜歡公廁。在整個宇宙,她唯一感到舒適的廁所,是她家裏的廁所。「我的確有少少潔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2月23日
英諺說,Love will find a way。
網絡情緣,報道得最多的是騙案,見面第一次就被騙去做美容,騙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