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765 個結果
頁數:1...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香港精神病何其多(上)

... 會,這和正確地推行「國民教育」的道理如出一轍。 筆者希望強調及早醫治精神病的重要,以減低病人病情復發的機會,因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身心掃描陳仲謀醫生2017年07月18日

曾蔭權:中央無意干預港施政

... ,亦不能強求。 對於國民教育科被擱置,曾蔭權表示,港人並非抗拒國民教育,而是對教材選擇及教學方式有憂慮,若展開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7年07月17日

香港與內地的距離

... 人士認為香港必須加強國民教育,讓香港人明白國家的苦難,從而領悟國家數十年的成就絕對得來不易,對內地的情況有更深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政局筆記江麗芬2017年07月15日

習講話釋多重訊息

... 、完善制度;二是加強國民教育,特別是對憲法和到《基本法》的教育;三是突出的民生問題,特別是住房。熟悉本港情況的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周伯展2017年07月15日

「美國優先」戰略文化和全球謀劃

... 民主制度,除了提出以國民教育把其核心價值灌輸國人之外,也要以先發制人的手段施行外交政策,先下手為強地提早預防和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黃伯農2017年07月15日

回歸20年 教育三大改革評議

... 」。 影響所及,作為國民教育根本的國史教育嚴重削弱,高峰期全港近三成中學不開設初中獨立中史科;中國語文淪為實用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黃家樑2017年07月15日

普洛斯提床上的蜜月

... 。 共產黨、23條、國民教育此類爭議的議題,已被有心人利用成為惡意的標籤,但這些並不是老虎的尾巴觸碰不得,正本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7年07月14日

如此愛國

上星期五「七七事變」80周年,同日航空母艦遼寧號開始訪港。兩事表面無關,卻反映中港國民教育之不堪。 在殖民地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夾心人卓文2017年07月12日

談教育怎可忘記貧窮

... 社會關注的學童自殺、國民教育等問題外,其實還有一個很值得注視的問題——學習資源的貧富懸殊。 政府早前公布香港最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賀卓軒2017年07月12日

「去梁化」效果難持久 「存大異」訓示考功夫

... 擔心她會成為「洗腦」國民教育回歸的推手。至今已有逾萬人聯署反對。政府對此事的回應是此項任命未有決定,但強調用人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王永平2017年07月12日

什麼人適合做教育局副局長

... 上,教聯會一直是昔日國民教育科的大推手,其轄下的「國民教育服務中心」正是早年出版《中國模式》教材,引發後來國民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專業議政葉建源2017年07月10日

唐英年倡中史回復必修教六四

... 科的地位,稱這比推行國民教育更合適。 唐英年指中史如重設為必修科,課程應包括六四事件,因「天安門事件係我哋歷史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簡訊2017年07月10日

習近平講話 學界如何看

... 話,以作德育及公民、國民教育的現成教材? 美國總統在美國的重要講話,美國校園師生當會重視,習作為中國香港、香港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漢權2017年07月08日

民主派轟委任蔡若蓮

...  涂謹申認為,洗腦式國民教育作為爭議性課題,若要委任教聯會中人,屬有意挑起矛盾,與前特首梁振英無分別,猶如與全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7年07月08日

青年政策委員會不是什麼

... ,政府最是嫻熟,不論國民教育還是《基本法》教育,都是以家長角度,「為你着想」,一方面要年輕人為社會未來作承擔,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專業議政邵家臻2017年07月07日

籲勿以有色鏡看副教育局長人選

... 淑莊質疑,在沒有推行國民教育的需要下,林鄭仍委任具左派背景的蔡若蓮出任副局長,是非常具爭議、挑起不必要事端,令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7年07月07日

楊潤雄指習講話與港推國教一致

... 與特區政府一直推行的國民教育和《基本法》教育都是一致的,看不到有需要特別去處理的問題。 BCA安排適時公布 楊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7年07月05日

梁愛詩:須審時度勢23條立法

... 建議,如23條立法、國民教育,連加入亞投行或與國家連接的大型基建也稱為「大白象」,相信習近平是留意到有關情況,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7年07月04日

翰墨超然的當代文人畫

... 藝術作品,是最得體的國民教育。失去了民族文化和藝術自信,愛國便無從談起,成為一句空話!人作為萬物之靈,可辨清濁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讀畫益行2017年07月01日

回歸二十年 人心未回歸

... 此基礎上,加之及後的國民教育風波等,幾乎每次發生涉及中國大陸的政治事件,都令青年們進一步抗拒「中國人」身份。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李道2017年07月01日

頁數:1...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