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父母甚艱難,要教好一個小朋友已經不容易,要教好5個小朋友更難,要教好5個SEN(特殊教育需要)小朋友就難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2年11月21日
... 當區大約一半的營運者訪談。
他又指將會檢討在「龍城區」推行「融合策略」試點計劃的經驗和成效,並優化當中的執行細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22年11月20日
雖然已有不少經驗,Sabrina笑言,每次參與越野跑比賽都很痛苦。「運動強度很大,跑到中途非常辛苦,但我記住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1月19日
毋懼疫情限制,本地大型越野跑賽事「飛越大嶼」(TransLantau)剛順利以實體加虛擬混合模式完成,其創辦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1月19日
不少香港小朋友幾歲就被父母帶去學鋼琴、小提琴等,自小培育對音樂的興趣,音樂世家又會如何培養下一代呢?
伍敬彬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2年11月16日
人的一生,未必可以一帆風順,但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伍敬彬初中開始表演中樂,17歲為大型電視籌款節目編曲,先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2年11月16日
公共藝術近年在香港大行其道,可是一些塑膠或金屬物巨型裝置在活動過後,不少被送到堆填區,對環境構成壓力。黎潤詩(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11月15日
看Cecilia及Yuk的社交媒體,見到兩人積極參與各界活動。如訪問這天的攝影場地,是堅尼地城卑路乍灣海濱長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11月15日
... 為切入點,而是更傾向訪談和數碼人文。可是,我反而跟檔案(archives)本身更近了一步,讀了一個檔案管理的碩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貝立棠2022年11月15日
日本著名藝術家草間彌生的作品拍賣價格屢創新高,波點南瓜、鏡像房間的有趣打卡照經常出現在社交媒體,盛名背後,是多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1月14日
訪問前一晚,馮皓揚媽媽因急病入院,未能陪伴愛兒到場,她一再發短訊致歉,記者深感她為兒子奔波操勞,疲憊透支。事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2年11月11日
被視為本地天才演員的馮皓揚(Mason),參演《媽媽的神奇小子》(2021)時只有14歲,演技已經入木三分,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2年11月11日
... 區進行1036次線上訪談,以了解家族企業新生代領袖的優先事項和挑戰。目前受訪香港和內地家族企業的新生代,大多數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22年11月11日
元朗的裘錦秋中學(下稱裘錦秋)過往在文人校長潘步釗帶領下,充滿書卷味,養成學生重文化、愛閱讀的習慣。
今年9月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學導覽林艷虹2022年11月10日
疫情阻隔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遙距學習得以大行其道。原來,早在六十多年前,國畫大師趙少昂(1905–1998)已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1月09日
何鳳蓮從前是一名老師,提早退休後到南京修讀博士學位,研究題目正是趙少昂的藝術,回港後自行創作,偶爾教畫,不時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1月09日
「香港為何要成立孫中山紀念館?」是孫中山紀念館助理館長周俊基(Nelson)大學時的論文題目。「我的結論是,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11月08日
雖然周俊基指出,現時沒有文獻記錄孫中山曾經去過甘棠第,「不過,何東曾有一間屋在對面,而有記錄指何東請過孫中山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11月08日
2008年,高海寧(Samantha)為了完成媽媽的夢想而參選《香港小姐》,入圍最後五強,知名度隨即提高,卻失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2年11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