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外貌和膚色的關係,不少病人都對Deep很好奇,「常問我懂不懂說中文,有些更直接跟我說英文。」她會笑着跟對方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10月05日
在伊利沙伯醫院的隔離病房,醫生和護士經常穿戴全套保護裝備,只是露出一雙眼睛,看似每個都一樣,然而脫下保護衣物,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10月05日
高世章認為,廣東話音樂劇與英文音樂劇不同,無法先詞後曲,一寫好就很難改,「一些『鬼佬』風格也不太適合香港舞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影音文化張綺霞2020年10月02日
資深音樂劇作曲家高世章(Leon)從千禧年活躍至今,甚為多產,作品屢獲獎項,最近他毋懼疫情,策劃新演出「《我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影音文化張綺霞2020年10月02日
10年前,他與25位網友把自己抗癌的經歷與心情結集成書《癌症不是盡頭》,希望以自身經歷鼓勵其他病友,傳遞出「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9月22日
吳偉麟(Alan)2003年三十出頭時,確診鼻咽癌三期,當時他如電視畫面那樣,眼前一片空白,醫生說什麼全聽不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9月22日
今年香港的夏季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熱,6月至8月的平均氣溫為29.6度,平均最低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9月21日
Kevin在香港土生土長,在澳洲讀了5年大學回港,覺得很不習慣,這也是驅使他投身研究的原因。尤其是小時候他經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9月21日
劉惠寧家裏總是養有各種青蛙,但他自嘲,有了小朋友收斂很多。住村屋的他,在家中花園放置了一個小水缸收集雨水,吸引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9月15日
有「青蛙博士」之稱的劉惠寧(Michael)是本地兩棲類研究的專家,曾在九十年代赤鱲角機場興建時,協助數百隻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9月15日
疫情下,零售業普遍受重創,而奢侈品尤其受影響,本地腕錶零售老字號東方表行的大中華區市場推廣部主管曾子禧(Ant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9月12日
家人對於Anthony投身鐘錶業很支持,尤其是他和父母的關係因這份工變得更親密。「之前做時裝,家人常投訴我又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9月12日
地球系統科學在大學中屬於冷門,劉琳表示,這門學科主要從宏觀看地球不同範疇如何互相影響,因此不限於田野考察採樣,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9月08日
全球暖化加劇,氣候轉變愈來愈明顯,長年被嚴寒冰封的極地,影響尤其巨大,北極海冰最快在15年後的夏天完全消融,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9月08日
在韓國教書後,Silas對藝術教育有更多反思,例如他要教導學生如何將創作變成事業。「我也不算很成功的藝術家,卻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9月02日
香港人的身份,從來都很多元。最近不少人都在構思移民,但無論離開多遠,只要仍分享共同的心情和記憶,總能與此地有某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9月02日
阿芝從前在急症病房工作,她和同事都很有心,雖然和每個病人的相處短暫,但都會趁空閒時間跟病人聊天,看他們有沒有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8月31日
西貢地域廣,有很多「隱世」村落,有些到市中心要半小時以上車程,有些只能徒步到達, 有些連地圖也沒標示。當中住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8月31日
疫情關係,街上人流冷清,旺角的街頭,仍有不少二手教科書店的員工在拉客,希望能多做一兩單生意。在旺角經營二手教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8月24日
在傳統二手教科書店大嘆無法經營的同時,有年輕人卻試圖在另一方向找商機,嘗試3年尚未成功,仍認為這市場有潛力發展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