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1120 個結果
頁數:1...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56

從病人故事得力量

何敏賢做了多年的逆境心理學研究,一切緣起於當年他讀臨床心理學時,在醫院實習的經歷。「當時是八十年代,沒有任何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3月03日

沙士心理研究學者抗疫良方 投入個人興趣 破除疫境恐慌

疫情底下,人人自危。承受強大的心理壓力,不少人都不敢外出,而醫護人員在高危的感染前線,心理反應更是強烈。香港城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3月03日

非洲社群餐館東主 藉重慶大廈美食促進種族融和

在第一次走進重慶大廈前,Selina Ip和許多香港人一樣,對於這個地方有點恐懼,直至她認識來自加納的男友Pa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3月02日

情感輔導員

Selina與Paul結婚多年,也感受到他所受的歧視,乘坐交通工具時旁邊的人仍會掩住口鼻,就算他主動讓座,別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3月02日

香港廁所協會副主席熊志權 不畏骯髒糞渠 拆解播毒陷阱

青衣長康邨事件後,大家都「聞廁色變」,17年前病毒透過污水渠廣泛傳播的恐懼回憶,又再被重新喚起。香港廁所協會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2月26日

難忘深入疫區

沙士期間,熊志權獲邀與世界衞生組織成員到淘大花園視察,「沒有那套全身包到腳的白色保護衣,只是穿上透明雨衣,戴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2月26日

港大醫學院講座教授黎青龍 戴口罩發聲 倡完全封關

在社會的壓抑氣氛中,要堅持做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縱有掌權者呼籲「除罩」,但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肝臟科講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2月18日

對色彩敏感

黎青龍的衣服色彩斑斕,但他自言開支並不大,「一件西裝5000元,我兩三年做一件也不是太過分吧?」他沒有特定穿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2月18日

劇作家莊梅岩 要讓人明白什麼值得被拯救

香港經歷了逾半年艱難的時刻,先是反修例運動不斷發酵,社會情緒也陷入絕望、抑鬱、恐懼、無力,引發一波「精神健康疫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影音文化張綺霞2020年02月14日

戲癡

Candace第一個作品,報酬少得可憐,是為青少年劇團創作,她更特地做了3個月侍應,做資料蒐集兼用人工幫補。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影音文化張綺霞2020年02月14日

精神分裂症患者 毋懼標籤分享36年患病故事

說起精神科疾病,比較為人熟悉的是憂鬱症,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又名思覺失調)則較少人認識。在全世界,大約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2月10日

幫助同路人

雖然精神病人受嚴重歧視,但Sue卻主動走出來,成為香港精神病康復者聯盟真人圖書館活動「精健圖書館」的其中一本「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2月10日

法國女郎主動追求 港男情陷花都 巴黎落地生根

法國與香港異地戀最後成婚的故事,這些年來也有不少,但多是法男港女的配搭,被譽為優雅獨立的法國女人,較少情傾港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法國專訪張綺霞2020年01月31日

法式教育

在法國20年,Eric覺得自己仍有很強的香港身份認同,香港社會發生什麼大事,都會同喜同悲。起初在法國,他很不適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法國專訪張綺霞2020年01月31日

難解吸引力

法國收藏了多幅達文西的後期畫作,主要放在羅浮宮博物館,其傳訊部主管Sophie Grange笑言,來訪觀眾八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法國直擊張綺霞2020年01月30日

羅浮宮達文西回顧展 11張真跡畫作難得同場

去年是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逝世500周年,在他逝世的地方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正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法國直擊張綺霞2020年01月30日

鑽研醫療機械獲獎 工程博士郭子彥:覺得醫院很親切

早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2020年度亞太地區「35歲以下創新者」名單,香港共有4位學者獲選,其中一個是少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1月29日

回應醫生需要

帶領郭子彥進行研究的郭嘉威博士一直專研「術中醫學成像處理」和「輔助手術機械人」,幫助醫生更有效地做手術。 「磁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1月29日

德國歷史學者談統一:不少東德人 至今仍適應不良

1989年是世界政治格局變天的年份,天安門學運與屠城,讓世界震驚,與此同時,在世界另一邊的東德,卻透過和平示威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焦點人物張綺霞2020年01月20日

哀傷輔導工作者鄭玉儀 教喪親者將遺物再造治療哀痛

香港人對死亡,常有很大的忌諱,就算是有人在住宅內自然死亡,都會讓單位掛上「凶宅」之名,死者的遺物也常被人快速處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1月16日

頁數:1...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56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