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1428 個結果
頁數:1...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72

九十後收集剩食廚餘變染料 張駿霖全身搞環保染房10年

洋葱皮、咖喱汁、紫薯皮、牛油果核、中藥藥渣,這些平平無奇的剩食廚餘,其實可以有第二次生命。染樂工房創辦人張駿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6月29日

WWF研究經理柯嘉敏講香港水獺

談起水獺,香港人可能感到很陌生,連「獺」(音察)字也可能讀成「賴」。原來香港一直有水獺居住,世界自然基金會(W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6月28日

娛記變班主 彭美施將粵劇偶像化

快活谷、五台山、粵劇舞台,是資深傳媒人「施姐」彭美施(Teresa)人生三大主場;10歲就贏過50倍大冷馬,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22年06月27日

信義會社工陳藹姍:家長應先了解事件真相

陳藹姍專門處理青少年之間的欺凌問題已有約8年時間。 有關於施虐者對受害者拳打腳踢,甚至拍下短片放上網,很多人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6月24日

香港速度滾軸溜冰公開賽冠軍 袁嘉曦:贏了,我不會覺得開心

滾軸溜冰對不少人來說可能是冷門的消閒玩意,但對前香港速度滾軸溜冰運動員袁嘉曦(Doon)而言,是傳承和夢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2年06月22日

蓋鳴暉要好好享受幸運

從大戲棚跳入電視圈或大銀幕,在黑白粵語片時代很常見,近二十多年則以羅家英和蓋鳴暉(Joyce)最深入民心,後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22年06月21日

畫家余元佳千呎巨製只送不賣

登上高處去欣賞香港不同角度的美,是疫情中港人最愛的消閒活動。然而三十多年前,這活動仍未普及,本地畫家余元佳已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6月20日

著名財經小說作家梁鳳儀 細說亡夫黃宜弘大小事

疫情之下,香港人的生活沒有以往多姿多采,難怪有人見到街市小鮮肉也尖叫一餐,皆因這兩年多實在太過乏味。曾幾何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22年06月18日

Google街景操作員何文豐 10年無間遊走全港拍新景

Google Maps相信是香港人最常用的手機程式之一,除了有地圖,還有街景睇。Google街景服務5月尾15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6月15日

義工定期為塔門牛送水清除垃圾

塔門曾經綠草如茵,但隨着這些年來大量遊人湧進小島露營,導致草地沙漠化嚴重,垃圾處處,原本在草地覓食的牛隻改為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6月14日

藝術家許開嬌為日用品增藝術價值

上月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中有多個新創作的大型裝置作品,其中一個很有本地風味,吸引不少遊人打卡。這個作品遠看如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6月13日

奧斯卡得獎導演楊紫燁 用粵語長片劇照說唐人街歷史

上世紀四十至七十年代初的粵語片是香港幾代人的集體回憶,隨後被彩色國語片和港產片取代。你在哪裏觀看這些黑白片?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22年06月10日

香港錄像藝術先驅鮑藹倫 西九送祝福幫港人渡過艱難

過去數年,香港經歷巨大轉變,疫情讓一切停頓多時,上月巴塞爾藝術展幸運地可如期開幕,雖然規模不如以往,仍有不少能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6月08日

梁志和在會展站留下所有人的記憶

藝術就在身邊。港鐵會展站5月中通車,其中大堂貫穿多層月台的一面牆壁上,裝嵌了約1200幅海港相片——這件藝術作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6月07日

天星小輪水手王錦輝 十七載回憶盡在昨日的渡輪上

「你估吓,邊個國家的遊客最鍾意找我們合照?」一身深藍水手服、人稱輝哥的王錦輝(Diderot)問。他過去17年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2年06月06日

「亞洲股神」東尼女兒何珮芝 講人口販賣問題

人口販賣問題,在港一直沒多少人關心。默默無言的外籍勞工、目光戒懼的外國性工作者,乃至在雛妓集團工作的本地少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6月01日

巴士迷合資買退役「熱狗」不斷維修

香港有很多巴士迷,但大多數人只是儲模型、舊車票,去到收藏古董零件已是極限——但,是次受訪的湯煦風(Luca)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5月31日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建築師嚴迅奇:相信這建築經得起時間考驗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在即,上闊下窄、米黃色的奇特建築,已在維港岸邊屹立多時,究竟建築是美是醜,像鼎還是印章?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5月27日

爵士結他手張駿豪 正念抗癌燃燒生命每一刻

「Cancer?仲要四期?玩到咁大?」彈結他出神入化的張駿豪(Teriver),沒想過上天會跟他開這樣大的一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2年05月25日

藝術家葉偉青記錄被消失中舊物

葉偉青(Felix),因繪本系列《香港重機》(港式交通工具變成了變形金剛)而大受本地以至世界各地網民追捧。其實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5月24日

頁數:1...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72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