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ky及阿B是救兔組織「兔廬」的負責人。
先說Winky,她在2015年創辦「兔廬」,「小時候,我已很喜歡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3年01月18日
今個農曆新年癸卯肖兔,每逢兔年,都會掀起一陣兔子熱,不單多人談兔、養兔,也有與兔相關的藝術創作在不同地方展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3年01月18日
不少港人熱愛到日本旅遊,覺當地人對遊客非常友善,然而當外來者想在當地長期居留卻是另一回事,日本社會排他文化很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3年01月17日
30歲前決心走到他鄉創業,黃悅安踏足日本時,剛好結婚兩年,大女才出世3個月,不能說不冒險。「如果太太不想去,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3年01月14日
要在日本創業不容易,外國人要在日本創業就更難,港人黃悅安(Matthew)7年前看準2020東京奧運的契機,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3年01月14日
香港過去以密集風景知名,香港插畫家Pen So(蘇頌文)最愛繪畫這些景象,多次出版相關插畫書,更憑漫畫作品《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3年01月10日
在第59屆金馬獎,來自馬來西亞、定居香港14年的導演劉國瑞憑《白日青春》連奪最佳原著劇本和最佳新導演兩獎,首次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3年01月09日
今年82歲,梁渭潮仍然會坐在案頭,埋首為客戶設計磅秤。
他是香港三興製磅廠的第二代,其父早於他4歲時創業。由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3年01月06日
梁渭潮笑稱自己已退休,可是他每周仍會回寫字樓兩三次。「為客人度身訂造磅秤,我會做設計的部分。」雖然他說過,不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3年01月06日
桿秤
桿枰流行了上千年,圖中桿秤只能秤1斤內的東西,以往多為酒樓廚師所用,現時只有少量海鮮檔仍在使用。成語秤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3年01月06日
本港先後經歷五波疫情,2022年對港人而言相信是難熬的一年,疫症大爆發,公營醫療系統受衝擊,長者嚴寒下在醫院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3年01月04日
有留意本地獨立電影的人,對八十後導演林森的名字不會陌生,他拍過不少短片和紀錄片,十分關注社會議題,包括有關皇后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3年01月04日
踏入2023年,粵劇鑼鼓繼續響不停,2月7日至8日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將上演《新胡不歸》,向1966年陳寶珠和蕭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23年01月03日
碰到山中墳墓,許多人都是匆匆走過,覺得「大吉利是」,甚少人會停留駐足,細看它的構造和工藝,公共空間設計藝術家郭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3年01月02日
Brandy本身是跳現代舞,來到香港後在八十年代慢慢轉跳肚皮舞,原來與年紀有關。「現代舞要穿高跟鞋跳,這很傷關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12月31日
乍看「張白蘭」(Brandy Cheung)3個字,還以為她是香港人,原來不是,她是一個居港接近40年的美國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12月31日
甚少人能多次在康城影展拿下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比利時導演戴丹兄弟不但是兩屆金棕櫚獎得主,最近更憑新戲《兩小無懼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2月28日
戴丹兄弟的作品以寫實風格見稱,鏡頭畫面如紀錄片,用手提攝影機拍攝,幾乎沒有配樂,一切似是隨機、自然發生。其實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12月28日
Riitta曾經是伙炭藝術家,這幾年大量藝術家離開火炭,她也是撤離大軍其中一員。她是在今年夏天時撤走的。「我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12月23日
來自芬蘭的Riitta Kuisma是一個居港藝術家。
她自2015年開始與不同機構合作,畫遍香港。以公眾機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