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基本需要,但興趣更加重要,有些人喜歡唱歌、跳舞、藝術,逼他們讀書,無機會造就The Beatles、B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2年01月25日
為了保存客家史料,劉鎮發和太太身體力行,合力經營YouTube頻道「Hakka Studies客家大學堂」,兩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2年01月21日
劉鎮發,元朗錦田客家人,原本讀生物學出身,上世紀九十年代因發現客家後代竟然不諳祖宗語言,忽然驚醒,決定改變軌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2年01月21日
2022壬寅虎年即將來到,但「虎虎生威」的老虎,其實已屬全球瀕危動物之一。香港目前無老虎,而世上的野生老虎也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1月19日
Eric在1956年出生,按中國生肖去計,他屬猴,而他的確與猴有緣。雖然家在首都城市科倫坡,但他指因居所位於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1月19日
「盲人的愛?外人覺得身邊有個伴就夠,但他們堅持追求結婚、生小孩、組織家庭。」
擁有一雙明眸的八十後新晉導演朱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2年01月18日
李小龍逝世後,或許是喪親創傷,他的一對兒女李國豪和李香凝(Shannon Lee)都放棄習武,兒子長大後率先繼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1月17日
「伙炭」藝術村高峰期有近百間工作室進駐(合共數百名藝術家),但近年有不少人遷出,去年只有9個工作室參與年度開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1月12日
「全香港都辛苦,我有得選擇,不應該再投訴。」梁雨恩(Cathy)大學甫畢業便加入樂壇,曾獲叱咤樂壇生力軍女歌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2年01月11日
過去,許多人都把香港當成暫時居所,只是一個努力工作賺錢的地方。然而近年大家發現其實有不少人選擇扎根此地,就算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1月10日
2021年的東京奧運,港隊摘下1金2銀3銅,造出「史上最強」成績,引來全城熱話,「金牌劍神」張家朗更成為大紅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2年01月05日
體育世界永遠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即使張家朗、江旻憓等香港劍擊隊骨幹仍處於巔峰水平,但新一代已躍躍欲試,準備在新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2年01月05日
看到湯怡(Kathy)、吳卓羲(Ron)這個組合,第一個感覺是風馬牛不相及,但因為合作主演電影《致命24小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2年01月04日
結他一向被視為民間樂器,難登大雅之堂。這觀念在中國更受文化大革命催化,認為結他是「流氓樂器」,禁止演奏及教授,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1月03日
郭宇權(Kuen)最近獲得科大的「老人牌」,原來他已在科大任教了31年,是該校創立初期十數名教員的元老之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1月01日
整個訪問過程,郭宇權都很喜歡向記者反問,尤其問記者明不明他講什麼,有些非常深奧,如期權定價的數學模型Black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1月01日
收藏並非簡單的事,財力、眼光、學養,缺一不可,黃貴權醫生卻是三者兼備。除了是知名內科醫生,更是屢獲世界第一的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12月29日
對於黃醫生的慷慨捐贈,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博士非常感謝。她表示,過去60年來藝術館能舉辦各式各樣的展覽,都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12月29日
嚴照棠有個「工作室」,那是油麻地一幢唐樓地下的一個細小儲物空間。原來他就住在樓上,「大廈的渠有何問題,我會義務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12月28日
渠王,原名嚴照棠。通渠逾半個世紀,他的廣告寫滿港九新界,這邊廂邊寫邊被食環署洗刷,那邊廂他的作品在畫廊賣出五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