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深夜,動物叫聲始起彼落,牛羚(Wildebeest)的低沉聲中夾有鬣狗(Hyena)叫聲,好像在營區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11月10日
世界七大洲中,非洲這人類進化起源地最神秘。非洲發現不少直立人(Homo Erectus)及智人(Homo Sa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10月27日
馬來西亞、新加坡和香港的醫療系統都是從殖民地時代演變過來,公私營醫療支出徘徊55:45至40:60之間,各有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10月13日
在大學工作能接觸不同事物,眼界比前更闊。因應發達國家都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所以最近到過英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09月29日
8月13日清晨,台北醫院護理之家的安寧病房發生火警,釀成13死的慘劇,衞福部要在鏡頭前致歉。現資訊發達讓人在互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09月15日
疼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感覺。自古以來人類就被疼痛所折磨,雖然古希臘哲學家早對疼痛有不同論述,但疼痛作為獨立專科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09月01日
在麻醉科醫生變身過程中,曾掀起稱謂上的爭辯。早期麻醉科醫生曾被冠以不同稱呼。猶記得當年手術室護士長的辦公室內貼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08月18日
我遇到楊醫生義助,是我與麻醉的緣分。那時麻醉科醫生都忙手術室裏的工作,想遇到他們不容易。在伊院內科實習期間,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08月04日
在現實世界裏,任何改變都有過程,亦要天時地利相配合。麻醉這專科的變身,亦跟隨這定律,除內在自身吸引力外,還和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07月21日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伊利沙伯醫院當麻醉科醫生。念醫科時我想過當精神科醫生,畢業時想當內科醫生。實習那年在瑪嘉烈醫院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07月07日
最近收到兩本口述歷史,分別是兆華兄送來精神科口述歷史,和啟文兄送來的病理研究所故事。有朋友問我有否寫口述歷史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06月23日
許多醫療機構都採用「以病人為中心」為核心價值,這肯定是病人心中的訴求。將「以病人為中心」提升到核心價值,除顯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06月16日
近年《英國醫學雜誌》關注過度診斷和治療,令社會變得醫藥化,愈來愈多看似健康者都被診斷患上某種疾病,要接受藥物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05月26日
香港的搏殺和凡事去到盡精神,放到處理臨終長者病人上,與善終和死得尊嚴有着文化衝突。這討論只限身患重病的長者,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05月12日
香港的搏殺和凡事去到盡精神,放到處理臨終長者病人上,與善終和死得尊嚴有着文化衝突。這討論只限身患重病的長者,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04月28日
香港的醫療制度仍舊十分依賴住院和專科服務。醫管局成立後大幅改善服務,把一些以前看私家醫院的病人都吸引過來;加以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04月14日
這次的冬季流感高峰已近尾聲,不過病房仍嚴重的擠迫。若在20年前,復活節過後擠迫就有所紓緩,但近年來擠迫的情況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03月24日
改變這門學問真有趣。要造就改變,跳出舒適圈,除要克服上期文章提及的安逸心態外,還要克服習慣。不用多說,習慣能提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03月10日
今天年初九,祝讀者狗年順景,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身體健康!
1月去了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交流,順道往同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02月24日
以前醫管局予人詬病的是聯網之間存在不同做法,一時令人難以認清及明白底蘊。有人稱這是山頭主義。我想山頭主義是把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志在天地青斯2018年02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