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2543 個結果
頁數:1...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128

為基層兒童慶生組織創辦人 帶亡妻肖像看戲吃飯

「來讓我們四人一起合照吧!」Edward Fernandes在我們取景的一間快餐店裏平淡地說——其實,現場只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7月27日

港大保育團隊研發檢測環境基因 助打擊瀕危物種海鮮非法貿易

海鮮在港人餐桌上不可缺少,但卻甚少會問,究竟這些魚是如何捕獲?一些石斑、鰻魚等品種都已在野外接近滅絕,由於不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7月26日

吃海鮮文化

兩位海洋科學研究者其實都愛吃魚。David笑言自己偶爾也會吃鰻魚,「但我會一邊吃一邊分享我的知識給其他人。」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7月26日

大豆專家

林漢明最長時間研究的作物,不是稻米,而是大豆。 而要說他最得意的成就,則是他找到大豆的耐鹽基因,從而在已有的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7月25日

中大學者林漢明確認基因 復育香港失傳米「花腰仔」

俗語說「大雞唔食細米」,譬如中大教授林漢明,年少時因家貧差點成為機械學徒。幸而靠勤力補鑊,最後憑獎學金讀完博士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7月25日

陳煒勝堅持全職20年

陳煒勝(Kuma),筆名熊人,全職漫畫家,2003年入行,「記得沙士那年,朋友的舊同學的老闆創辦漫畫雜誌,我無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2年07月22日

廖光祖每日一幅四格漫畫

廖光祖(Linus)與陳煒勝認識,但入行更早,見證行業由盛轉衰,他在10年前毅然轉行,將漫畫變為興趣。 「那年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2年07月22日

「港漫動力」計劃入圍者 詳說香港漫畫界盛與衰

曾幾何時,港漫一紙風行,每期一出版報攤例必現人龍,漫畫家豬籠入水買跑車,像印銀紙一樣好搵;時移世易,今日港漫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2年07月22日

八十後骨癌戰士盧嘉雯(小書):我靠閱讀和書寫支撐生命

在繁華的尖沙咀鬧市,隱藏饒富美感與藝術氣息的空間——YOLO by Fairish小書舍,店主是笑容甜美的八十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2年07月20日

曾當逃兵

即使多堅強的人,還是有脆弱的時候,小書於接受電療和休養時大量閱讀和反思,寫了《小情書2》,記錄低生病經歷、看過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2年07月20日

葛民輝首次策展 以小時住公屋經驗壓縮一切

葛民輝(Eric,人稱阿葛)向來鬼主意多,每個範疇都有興趣涉足。從電台到電影,從演藝到時裝和設計,建立起自己品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7月19日

給大家一個機會

阿葛第一次策展的展覽雖然已經開幕,但每天都有新作品加進去,他笑言要藝術家準時交作品很難,「藝術家是永遠無法預計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7月19日

梅窩租田復耕 江鳳儀療癒身心

梅窩在很久以前就有人耕作,水源足,不少人種水稻為生,然而政府為解決人口增多的用水問題興建石壁水塘,截去水源,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7月18日

化石買賣

來自德國慕尼黑的恐龍專家Christoph Keilmann,出生於一個礦石世家,早年接手父親的生意之前,在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7月13日

科學館恐龍展 德國專家揭化石租金逾百萬元一組

科學館近日舉辦了免費入場的恐龍展「八大.尋龍記」(即日至11月16日,須預約),大受公眾歡迎。而負責把恐龍化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7月13日

鄭晉軒因家中辣椒醬成為導演

疫情嚴峻,許多人被迫停工,從事市場推廣的鄭晉軒(Coba)因為在家工作天天要與父母共對,摩擦愈來愈多,決定找些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7月12日

英雄中的英雄

藝術家不是龍虎武師,但原來也要搵命搏。1999年,林天行抱着「死又何懼」的大無畏精神,抱恙踏足西藏,即使病到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2年07月11日

水墨大師林天行 藝術重於生命

他自小立志當畫家,1984年由老家福建來港,但在工業昌盛的文化沙漠嘗盡苦頭,做過體力勞動工作,曾經無錢交租、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2年07月11日

左耳聽力剩一半

2022年5月28日下午3點半左右,不少香港人應該正在享受周末的愉快時光,而身在烏克蘭的香港人陳子煜就不幸遇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2年07月06日

深入烏克蘭交戰區 港攝影記者陳子煜:要來就不會驚

自俄羅斯今年2月揮軍入侵烏克蘭以來,聯合國估計多達500萬人逃離烏國,但也有少數人「冒死」逆流而上,其中一個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2年07月06日

頁數:1...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128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