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香港確是遍地黃金,努力的人可白手興家,《古惑仔》漫畫主筆牛佬(原名文啟明)年僅23歲上車,28歲搬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0年06月02日
過去多月,政府都呼籲人們盡量留在家中,卻忽略了社會上有一群人根本沒有家,疫情令社福機構作有限度服務,也讓活在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6月01日
Jeff在一個普通家庭長大,從小喜愛運動,也對弱勢者很有同理心,在大學時就帶當地邊緣青年打籃球,幫助他們找到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6月01日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嚴重影響民生,上月滙豐因應新型冠狀病毒對社區的影響,捐出6000萬港元抗疫,夥拍4間長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0年05月27日
穿着黑色筆挺西裝、戴無框眼鏡的張惠峰,典型中環人形象,是滙豐亞太區企業可持續發展總監。他曾任職於法國巴黎銀行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0年05月27日
印度人靠飲牛尿抗疫?印度人是否天天吃咖喱?印度人是否只能容許包辦婚姻?為何印度電影一定要有歌舞?香港土生土長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5月26日
新德莉莉在大專修讀時裝管理,雖然能說流利廣東話,但她求職時經常遇到困難,大家資歷相近,她卻比華裔同學少很多面試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5月26日
嘉瑞國際行政總裁梁敬國向記者介紹其公司最新研發的「斥菌口罩套」及「膠膜」(後者用來貼在升降機的按鈕上),「原本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05月25日
梁敬國(Godfrey)是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在任4年,最令人記得的新聞是他上任不久後出席立法會,時任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05月25日
陳基湘今年50多歲,他自言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本科在香港大學讀醫,後來去英國倫敦大學讀過一年碩士,主攻病毒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05月20日
早於沙士或更早的年代,病毒專家陳基湘(Paul)已常接受傳媒訪問,但他竟然沒有做過個人專訪,以下有關於他如何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05月20日
就算港超聯如期8月中復賽,也只剩下7隊角逐,球員們正為生計發愁時,何不考慮轉戰機程約一小時的「世界第五大聯賽」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0年05月19日
夢想是勇氣的薪柴,點燃後,才能讓恐懼化灰。他在東帝汶出生,自小就開始追尋足球夢,年輕時為了生存而在日本洗杯,3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0年05月19日
幫助過不同處境的少女,當中一些更從事飽受歧視的性工作,青躍社工兼外展項目幹事Denise的想法也有很大衝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5月18日
韓國「N號房」事件揭露了隱形的影像性暴力事件,年輕人和兒童往往因為被拍攝或上載了一些私密照片,在歹徒掌握個人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5月18日
Vanessa大學修讀文化與文化產業管理,加入「聲音掏腰包」4年。機構規模小,每次活動如聆聽工作坊、聲音漫步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5月15日
近兩三個月,大家都多了時間留在家中,安靜下來,能發現很多從前不察覺的聲音。鄰居鑽牆的聲音此起彼落,原來那麼多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05月15日
近期社交網站流傳一張圖片,顯示北極臭氧層在一個月內修復,不少網民慨嘆疫情下人類經濟活動減少,令大自然回歸平衡。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05月13日
鄭楚明,是新任天文台台長。
自1989年加入天文台,這是他人生唯一一份的工作,他從沒想過跳槽。
早年在港大物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05月13日
無論是新舊茶水亭,25年來除了家有要事,連姐堅持每天開店。「過去曾因參加比賽,請了相熟的行山朋友幫手開店。」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0年0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