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銓(Tommy),有「品牌醫生」的稱號。他的重要作品如下:恒生銀行的招牌——由不同綠色的方點改為現在兩塊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7月11日
李永銓還沒有來到場地時,記者聽了一小節導賞,導賞員特別提到:「李先生很叻,21歲已買了人生第一個物業!」
很多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7月11日
「一般腦退化疾病,全球每3秒就有一個人患上,將來預計的患者人數會愈加增長。」周熙文擔憂地說,她是本地專研腦退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7月10日
在成為歐萊雅「2017未來女科學家計劃」的香港代表後,周熙文覺得自己責任更重,希望能為後來者指引出一條路,也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7月10日
跟彭碧翠談漆藝,她在兩個小時內說了10次「冷門」這兩個字。
根據她提供的資料,原來漆藝早於戰國時代(公元前40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7月06日
1.先選擇胎體,圖中小杯為竹製胎體。胎體材料有數種,緬甸多用竹及馬毛編織而成。一些傳統做法包括用木材,多為全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7月06日
Sunlit the Incense Summit, aglow in smoke and steam/日照香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8年07月05日
今時今日,立法會被嘲「垃圾會」,議員水平每況愈下,有人會把merry串成marry,有人寫揮春祝街坊「知足常落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8年07月05日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當你正在經歷事業受挫、愛情失意、健康走下坡時,別放棄,因為一時的挫折,是讓你走進人生另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8年07月04日
James除了定期舉辦跑步讀書會之外,他對社企有很大興趣,去年參與香港理工大學好薈社的課程及申請創業基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8年07月04日
香港人生活穩定安逸,難以想像在戰區中提心吊膽、朝不保夕的生活。年輕醫生梁屺瞻(Jimmy)卻不惜辭工,自費進修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6月29日
對於Jimmy到戰區服務,父母也非常支持,母親為醫生,對這份工作有一定了解,在他等待轉機最恐懼的時候打電話給雙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6月29日
孤獨不是病,不會痛,也不見血,但一樣會死人,愈發達的城市,「孤獨致死」的問題愈嚴重,林正財苦口婆心地說:「社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8年06月28日
港府高官好多堅離地,不懂民間疾苦,落區時全程坐開篷巴士,不懂使用八達通甚至連急症室收費都要問人,難怪政策如同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8年06月28日
Darius在登上TEDxWanChai講台前,從未想過能有這樣的機會去分享自己的故事。來自西非多哥的他,20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6月27日
在香港,Darius遇到的歧視不少,不是因為難民身份,而是因為膚色,在港鐵中,其他乘客總是與他保持距離。去看房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6月27日
黎志邦,是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客席助理教授。
見到「助理」兩字,記者最初以為他是年輕人,原來他已是退休級,今年68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6月26日
黎志邦小時候與家人住油麻地新填地街的唐樓。「沒有衞生間,30多名住客的一切盥洗沐浴、大小二便,只好在廚房內進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6月26日
聯合國難民署(UNHCR)駐華代表西旺卡達納帕拉(Sivanka Dhanapala)的工作資歷,與世界的災難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6月22日
難民署有一系列指引,確保員工的安全,但到處漂泊的生活,成為聯合國難民署駐華代表Sivanka一度離開的原因。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