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成名多年,但每天維持簡樸生活,心情愉快,笑言自己用古代的方式生活。「現在人類的生活像機器一樣,每天都一樣,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25日
日本知名攝影師長島有里枝,今年45歲,從事攝影創作25年。人們對她的認識,是從她20歲那年的成名作開始,當時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20日
年輕時長島有里枝總愛質疑家的內涵,質疑家庭觀念對女人的壓制,更曾邀請不同人扮演家人拍攝家庭照,挑戰家的想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20日
王士維(Alexander)一出場,就像明星,他是在兩個助手簇擁下前來的。他染了一頭金髮,全身筆挺的三件頭西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4月18日
雖然設計師王士維一頭金髮,五官有點洋化,但他說自己「沒有外國人的基因」,反而打趣說「可能有點外星人的基因」,「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4月18日
謝俊興在新加坡出生,但與香港結下不解之緣,不光成為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創會成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8年04月17日
今年是藝穗會誕生35周年,應邀受訪的創辦人謝俊興(Benny),架起眼鏡,儒雅溫文,一派詩人氣質。
「我們不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8年04月17日
在北京798藝術區,工業包浩斯風格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是遊人必去熱點,國際知名的當代藝術家如羅伯特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13日
在中國搞展覽,讓人好奇的是,他們如何平衡藝術表達與審查要求?田霏宇如此回應:「我覺得打開思維的方式不僅僅是表面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13日
近年拍賣市場有兩個明顯現象:1.焦點由中國當代藝術轉移至西方藝術;2.全球的拍賣場都坐滿了亞洲客人。
去年香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8年04月12日
在剛過去的3月,蘇富比舉辦了3個大型西方藝術展售會,包括畢加索與康多的肖像作品展、「權力遊戲:何塞瑪麗亞卡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8年04月12日
國際發呆比賽上月底在香港圓滿結束,由中文大學心理學研究生葉凱銘奪得冠軍。別以為這個比賽純粹是玩gimmick,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4月11日
發呆比賽不是WoopsYang唯一一個行為藝術計劃,另外她還有一些作品是關於「在城市玩樂但不花費一分一毫」。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4月11日
Jeff Koons的作品多非他親手創作,而是有一個龐大的百多人團隊在幫忙,他也曾在外媒訪問中說過,更喜歡那些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06日
Jeff Koons,後普普藝術(Post-Pop Art)潮流的代表,作品風格大膽,常惹起不少爭議,卻也受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06日
人力車是早年香港的重要交通工具,但隨着汽車的普及,人力車幾乎在本地絕跡,只剩下最後一個人力車伕洪伯。香港多年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05日
香港的人力車設計起源自日本,而在日本,政府也有完整的政策保存這種交通工具,把乘坐人力車打造成景點標誌和旅遊項目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05日
羅國彬是由低做起的老闆,拍檔Venus則是果欄第二代。她以前做服裝行業,九十年代尾才回果欄幫手,「做服裝,從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8年04月04日
油麻地果欄向來予人龍蛇混雜的感覺,電影《葉問2》裏就有一幕講葉問勇闖果欄救徒弟,過去新聞也時有報道其中的暴力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8年04月04日
劉勃麟在1972年於山東出生,難怪他長得特別高,目測應該有約6呎。
他說山東對他的創作影響很深。「山東有黃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4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