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人看到李歐梵與李玉瑩經常結伴同行,非常恩愛,然而說到相處之道,兩人不約而同指出,保持適當的個人空間很重要。多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8月31日
欖球運動講件頭、講衝擊,身高1.70米(即5呎7吋)的李卡度(Cado),站在個個昂藏六尺、噸位十足的球員之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8年08月30日
去年7月,香港製造的欖球猛男李卡度,隻身轉戰日本聯賽,加盟15人欖球頂級聯賽球隊Green Rockets,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8年08月30日
起初Miru也沒有想過接手綉花鞋這盤家族生意,只是偶爾幫忙,但是在讀設計時,很多時構思功課主題,她都會以綉花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8月29日
香港不少傳統工藝,因後繼無人,近年一一失傳,專做綉花鞋的「先達商店」卻是一個例外。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創辦以來,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8月29日
在字體設計師外,陳濬人同時也身兼音樂人、餐廳東主等多個身份。中學時開始玩音樂,後來跟朋友組成樂隊,從音樂中找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8月28日
招牌密密麻麻堆疊的街道風景,曾是香港的特色,早年的街道招牌都是手寫,或直接書寫在牆上,或用木、金屬、霓虹光管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8月28日
與全接觸空手道(full contact)不同,「形」(Kata)是套拳,場上沒有對打的敵人,但心中會設想敵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8年08月23日
女神?「我是空手道運動員,不是什麼女神。」人怕出名?「其實,我只是在街上被認出過兩次。」亞運金牌?「可能是最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8年08月23日
作為木船廠,火災是常見的威脅,光明船廠第三代傳人區世傑說他的船廠經歷了3次火劫,第一次是阿公岩火災,燒剩他們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8月22日
從前維港兩岸密麻麻的木帆船,如今只剩下3艘懷舊版本,一艘是老漁船翻新的「鴨靈號」,另外兩艘都是新造的復刻版本,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8月22日
「Scrabble的原名其實是Lexiko。」今次見記者的「Hong Kong Scrabble Player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8月21日
今年是Scrabble誕生70周年,經常代表香港參與國際賽的「Hong Kong Scrabble Playe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8月21日
日本職場文化與香港大有分別。初來香港時,上村勝雄驚訝港人一到下班時間就自行離開,也常聽到港人說:「日本人太奇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余十八2018年08月17日
香港日本文化協會日本留學支援廣報部擔當兼日本語講座副校長上村勝雄,自1994年定居香港,多年來教過不同的香港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余十八2018年08月17日
多多少少,每個人都曾經唱過《活着VIVA》:「年輕得碰着誰亦能像威化般乾脆/快活到/半日也像活盡一百萬歲。」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8年08月16日
棍網球起源於北美原住民,最初不過是宗教活動,參與人數不限,最多可達千人,日出打到日落,可以打足3日,直至十七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8年08月16日
關詩珮是香港人,目前定居新加坡,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早前出版《譯者與學者》,書中講到多名與香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8月15日
關詩珮在香港出生及長大,本科在中大就讀,輾轉去過東京大學、英國倫敦大學修至博士學位,其間亦曾受哈佛大學及普林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8月15日
姚潔貞和陳家豪堪稱長跑圈的模範夫婦,兩人早前現身富衛香港及香港特殊奧運會記者會,支持智障人士發揮所長,融入社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8年0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