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othy當初選擇來香港做研究,只因為這是太太的意思。太太喜歡大城市生活,是個律師,之前在港讀過一個法律交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6年11月16日
Jamie的畫廊宿舍開張後,入住的首位藝術家是來自美國紐約的Robert Crooks。她不下一次談到Robe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6年11月09日
土地問題也許是香港最受困擾的問題之一,畫廊主人劉穎怡(Jamie)有見及此,除了開辦畫廊,還在旁邊設立一個起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6年11月09日
人稱肥榮的香港硬地滾球名將梁育榮,未滿32歲,已是殘奧會四朝元老,拿過3面獎牌,包括今年夏天的BC4級混合個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6年11月08日
也許,政府真心認為體育無貢獻,一直冷待本地體壇,為人詬病,但其實除了金錢之外,可以做的還有更多,而且只要多用c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6年11月08日
蔡文力,今屆傑出青年得主之一。
他是一位在牛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病毒專家。由去年開始,他多次前往西非伊波拉疫埠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6年11月02日
蔡文力除了協助塞拉利昂控制伊波拉疫情外,還為當地的斷肢貧民帶來3D打印義肢。
「在九十年代,當地持續10年戰爭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6年11月02日
香港是個「邪惡」都市,吃喝玩樂應有盡有,一旦飲食與運動失衡,輕則身材走樣,重則躋身三高人士:高血脂、高血壓、高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6年11月01日
Alan有一仔一女,女兒8歲,兒子一歲。他每天早上7點半起床送女兒上學,9點到公司,晚上9點下班。「中午12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6年11月01日
劉備臨終前告誡兒子劉禪:「莫因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善舉不分大小,行善不分年齡,甘生甘太相信施比受更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6年10月27日
原本,她在商界打拚30載,退休後理應可以在人生下半場享清福,過着無憂無慮的日子。偏偏,她卻「有自唔在,攞苦嚟辛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6年10月27日
從舞蹈表演的角度而言,應用多媒體能有助藝術家開放更多創作可能,加強舞蹈動作效果,開闊觀眾藝術視野。因此,探索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6年10月20日
黑暗中,台灣舞者蘇文琪出場,身體像野獸般充滿原始爆發力,結合聲音、新媒體裝置的演出,打破人們對傳統舞蹈藝術的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6年10月20日
擴建後的藝術館將與西九的M+在相近時間落成,她可擔心兩所博物館會成為競爭對手?「市民會把我們比較是很自然的,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6年10月18日
不少人都對藝術行政工作有美麗幻想,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譚美兒(Eve), 在行內擁有超過20年資歷,生活卻算不上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6年10月18日
譚嘉因,新任科大商學院院長。
他在科大工作24年,任內推出備受尖子追捧的環球商業管理課程。
大學是社會縮影,香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6年10月12日
譚嘉因很喜歡看懸疑小說,首推日本作者。
「如橫山秀夫、東野圭吾。我最喜歡看猜謎派,譬如一間房有10個人,逐個被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6年10月12日
2014年,在捷克布拉格卡夫卡文學獎頒獎禮上, 中國作家閻連科說自己是「上天和生活選定那個感受黑暗的人」,就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6年10月06日
少年時閻連科做過一些苦工, 留下不少傷患,後來長期伏案寫作,導致腰椎和頸椎都出現問題,他一直要靠特製的寫作架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6年10月06日
潘醫生最近參與「乳.你.畫出愛」的展覽,推廣藝術治療工作坊的工作,與醫生和病人一起把心路歷程透過畫作表達出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6年0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