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聽田少一字一句,比所有特首候選人,都有過之而無不及。記者問:「年輕10年會出來選?」他聽罷哈哈幾聲,正色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7年02月01日
維港水位近來急降,皆因「花生田少」田北俊的抽水能力,幾近洪荒之力的級數;有趣的是,這座「神級抽水機」的做人和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7年02月01日
Gary大部分時間都放在工作上,每逢節日是她最忙碌的時候,「在大時大節也不敢約朋友,因為很多時答應了赴約但花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27日
新年來到,不少人都喜歡買花回家擺插。說到插花,花藝設計師郭慧敏(Gary)是這方面的專家。她從八十年代開始遠赴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27日
劍擊如博弈,冷靜必須壓倒激情,否則成不了一流劍客。記者深信張家朗也有調皮、活潑的一面,只是長年累月的訓練,令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7年01月26日
香港人一路被洗腦,長大要當醫生、律師、打政府工,方有出頭天。這一代年輕人覺醒了,敢於走一條成年人不看好的路,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7年01月26日
Tom 2012年曾參加英國版的真人騷《飛黃騰達》, 且獲得第二名,由於最後結果在節目播映時才揭盅,因此他並沒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01月25日
Tom Gearing,曾是著名真人騷《飛黃騰達》(The Apprentice)參賽者,他得第二,成績不俗。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01月25日
在海邊或海中研究,Gray笑指工作未必如外界所想像那麼危險刺激,只要對四周環境變化保持敏感,基本上都不會有意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24日
香港靠近海港,擁有豐富海洋資源,但長期困在高樓中的港人,多對此認識甚少。最近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及太古海洋科學研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24日
最初投身傳媒,陳曉蕾也沒想過自己可以走到今天,「我又不是最聰明的,又不是那些願意升職的人,做行政、改稿、開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18日
香港是全球人均壽命最長的地方,但港人活得久不代表活得好。常言道,最好結束生命的方法是「病得遲、死得快」,然而香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18日
Luke Gibson,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他專門研究瀕臨絕種的生物。
目前估計僅剩下2000隻的小葵花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01月17日
Luke從事研究時,往往要在森林內過「野人」生活。在攻讀博士的3年間,他每年有4個月在森林渡過。但他不會活捉動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01月17日
藝術家程展緯,間中做打工仔,卻整天為打工仔忙碌,成功爭取不少機構的保安員和收銀員有凳坐。為切身了解苦況,擁有碩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11日
是次程展緯受訪,是因為他參與樂施會在昨天開幕的「勞力是……#窮得只剩份工」視覺藝術展(即日起至27日,賽馬會創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11日
曾醒明,人稱大台拆彈專家。至於他本人,則叫自己做「TV Buddy」。言下之意是,他是無綫代表人物。「人人話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01月10日
曾醒明看過柏楊的小說《異域》,乍悉有近10萬名中國軍人和家眷,因國共內戰走難至泰國北部的山區,窮困地生活下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01月10日
現時香港父母都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蘇嘉媛的父母也為了這個獨女鋪路下盡苦功。
她在香港出生,「為了想我入讀德望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01月06日
蘇嘉媛是國際旅行網站Expedia的東北亞區總經理,她的職責是管理3個市場:香港、韓國、台灣。她預期在未來,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0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