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在香港蘇富比拍賣展場,在眾多大師級的畫作和雕塑之間,出現了一座奇特的便利店,用普通價錢賣普通貨物,但特別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10月16日
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曾經歷兩次重大轉變,第一次是20年前由職業先修學校轉為文法中學,另一次是6年前由男校轉為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校長訪談王嵐2018年10月15日
Piragibe S. Tarragô,是巴西駐港總領事。
巴西是足球大國,出過很多著名球星。他說年輕時也玩過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領事訪談譚淑美2018年10月12日
巴西駐港總領事Piragibe在巴西南部城市阿雷格里港(Porto Alegre)出生,現時他的親友仍在當地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領事訪談譚淑美2018年10月12日
愛的人沒有一生一世嗎?羅傑承與才女梁芷珊的15年婚姻,去年底畫上句號,當下顯然已放下了包袱,重新上路,受訪時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8年10月10日
談到香港足球,很多人已經心灰意冷,由心累、心痛、心翳、心淡到哀莫大於心死,但是死心不息的有心人,總有一個在附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8年10月10日
在人皮上作畫,不能用傳統的彩墨顏料,而是用皮膚專用的粉彩,質感大有不同,黃岩開拓了丙烯、水粉等顏料,也調入傳統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10月09日
中國藝術家黃岩在人體上繪畫山水已20年,成為他的風格標籤。他表示,這個系列是將傳統文人山水的「主客體融合在一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10月09日
滙基書院(東九龍)歷史不算長,2003年開校,去年剛慶祝15周年。學校建立於千禧年代,不只校舍硬件設備較新,教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校長訪談王嵐2018年10月08日
簡培發第一次出門是七十年代,當年只有14歲,就夠膽孤身遊佛山。他父母不阻止他嗎?「我最大的福氣,就是父母不阻止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10月05日
簡培發由14歲到佛山旅遊開始,走到今年60歲,已遊遍150個國家。雖然他頭髮花白了,然而他的步伐從未停下來。記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10月05日
昨天談及在巴布亞新畿內亞訪談期間,有學者警告馬來西亞、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國出現的「反一帶一路潮」,也就是反對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平行時空沈旭暉2018年10月04日
昨天談及在巴布亞新畿內亞訪談,遇到不少支持「一帶一路」的親官方精英,但與此同時,也拜訪了一些中立學者,他們對國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平行時空沈旭暉2018年10月03日
「差不多20年沒來香港!」何多苓想一想後帶點感慨地說。他上一次來港是出席聯展,今次則是出席在香港舉行的首個個展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8年10月03日
眼前的大畫家何多苓,身形高大健碩,說話流暢快速,中氣十足,不說沒有人知道他已年屆七十。
無論走路、坐着、拍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8年10月03日
... hthizer),在訪談中不止一次表明貿易赤字並非向中國(及其他國家)徵收關稅的唯一理由,那意味真正理由是為了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林行止專欄林行止2018年10月02日
潘玉良筆下的自畫像和一些女體人像,都展露哀愁剛毅神態。自憐與自強的特質都在作品中呈現,她曾如此形容自己的人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10月02日
潘玉良是上世紀的傳奇,在女性地位低落的清末民初,她出身貧苦,從小父母雙亡,被舅父賣進妓院抵賭債,幸運地碰上潘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10月02日
此刻身在大洋洲島國巴布亞新畿內亞,目的是對這個國家首次舉辦APEC峰會的大環境進行調研。巴布亞新畿內亞自197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平行時空沈旭暉2018年10月02日
... 意。畫家艾軒曾在一篇訪談中,談及上世紀八十年代自己與何多苓於四川美術學院圖書館翻看魏斯畫冊的情形。在美術教材中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術拾趣李夢2018年0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