豉油西餐是香港的特色,不過有多少人知道港式西餐原來深受俄羅斯西餐影響?五十至七十年代俄羅斯西餐廳在港深受歡迎,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8月11日
隨着島上的聖若瑟小堂和鹽田復修項目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加上原居民組成鹽光保育中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8月04日
安享晚年是所有人的夢想,早前一個調查卻指出,香港人對於實現退休夢想的信心指數跌至歷年新低。對此近年愈來愈多人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8月04日
香港人到東京,不能不到築地朝聖一番。每年人均吃掉超過七十公斤海鮮的香港人,對於漁產的熱愛比日本人更甚。可是有多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7月28日
雖然陳志豪講笑說曾有人在魚市場碼頭釣到從漁船逃走的龍躉,不過平日香港仔魚市場並不對外開放。為了揭開魚市場的神秘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7月28日
民以食為天,對中國人來說,吃飯比天大,尤其是一家人共聚一堂、一起吃飯的時間。在我們的餐桌上,餸菜都放在中間,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7月21日
北方人有一句老話:「舒服不過躺着,好吃不過餃子。」餃子是最能代表山東人的食物,更是已融於谷家人血裏的食物。
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7月21日
香港是個購物天堂。彈丸之地大大小小的商場超過300個,但要從中尋找特色小店卻不容易,就算在最貼地的屋邨商場亦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7月14日
民以食為天,廣東人更是當中的表表者。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裏游的,在我們手中都可變成美食。雖則粵菜名聞中外,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7月07日
何文田在十九世紀末只有少量居民。直至四十年代末,香港房屋在戰時受到破壞,加上中國爆發內戰,大量難民逃入香港。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7月07日
老舊兒歌唱頌:「一枝竹會易折彎,幾枝竹一紮斷折難……」對於劉發昌(Jason)而言,一根擔挑代表他的爸爸和爺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6月23日
從前Jason不愛提及自己家族製作竹昇麵,因為他總覺得這是個很老套的行業。可是身處深水埗區,以做街坊生意為主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6月23日
法國文學家Marcel Proust的《追憶似水年華》中,一件蛋糕與一杯熱茶的味道觸動了男主人翁的童年回憶,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6月16日
茹素後不久,Eric就開始做禪修,進入佛寺跟師傅學習,之後他更正式皈依。學佛前,只要不涉及動物死亡的食物,例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6月16日
年初,一位香港大學生眼見不少「Made in Hong Kong」的老牌子因捱不過高昂的租金或廉價的入口商品,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6月09日
在很多家長眼中,廚房對小朋友而言是個危險的禁區。不過在外國,尤其是日本、美國,親子料理教室、兒童烹飪節目等宣揚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6月09日
日本傳統中,為皇室貴族製作日常生活用品、技藝精湛的工匠被稱為職人。日本人常以「一生懸命」和「一筋」這兩個詞語去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6月02日
築地本來是為了遷移因明曆大火燒毀的淺草江戶淺草御坊(現築地本願寺)填海而成的土地。後來因着關東大地震,這裏取代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6月02日
古人按職業將國民劃分為士農工商。孔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因此輕義的商人總被排在四民之末。在香港農業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0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