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230 個結果
頁數:1...4 5 6 7 8 9 10 11 12

胃鏡檢查用途廣

近年市民關注的腸胃內視鏡檢查,以大腸鏡為多,主要用於大腸癌檢測,有機會在檢查中發現大腸瘜肉並將之切除,大大減低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吳家健醫生2023年01月11日

聖誕、新年後減肥

經歷3年的新冠疫情,許多人都沒和親戚朋友聚會。最近因政府放寬隔離限制,市民隨即爭取相聚機會,在假期裏都有三四場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陳靖邦醫生2022年12月30日

間歇暴怒症

間歇暴怒症(Intermittent Explosive Disorder),顧名思義即間中才發生,帶有暴力、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張漢奇醫生2022年12月28日

「感覺檢查」 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是都市常見痛症,診斷的首要關鍵之一,就是為患者腰椎間盤突出定位,確定是腰椎哪些節段出現椎間盤突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伍兆聰脊醫2022年12月14日

世界盃和免疫力失衡

最近全城熱話除了世界盃外,就是每日有多少宗感染個案,或者有多少地方接受強檢。近來每天確診數字都最少七八千宗,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陳靖邦醫生2022年12月02日

「嗌交」的兩種結果

疫情持續了差不多3年,不少人因工作、收入等影響而令情緒受影響,甚至產生焦慮。連帶而來就是和家人的摩擦增加,容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張漢奇醫生2022年11月30日

放射治療用於哪些癌症?

「放射治療」這名稱大家應不會陌生,即一般叫的「電療」,事實上並非用電力,而是用高能量X光對着腫瘤進行照射,從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李兆康醫生2022年11月16日

兒童「長新冠」與成績

最近有一個中三學生由家長陪同來看醫生,他在4月患上新冠肺炎,當時只是有些少頭痛,咳嗽了幾天,身體疲累,病情比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陳靖邦醫生2022年11月04日

腳痛不能只服藥治標

都市人常見的腳痛有很多種,包括因腳底筋膜炎引致腳踭或腳前掌痛,或者拇趾外翻,以及腳踝關節痛,腳跟後方的阿基里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吳慕德脊醫2022年11月02日

萬聖節談撞邪

本月底是西方一年一度的萬聖節,雖然在意識形態上有別於中國傳統盂蘭節,但總有人把兩者混為一談,正如永遠有人把一些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張漢奇醫生2022年10月19日

「長新冠」更值得關注

較早前新冠肺炎確診數字有回升跡象時,當中許多人感染新冠發生的症狀是類似感冒,例如發燒、喉嚨痛或者咳嗽,只需要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陳靖邦醫生2022年10月07日

小腸氣手術新物料

小腸氣又稱為疝氣,是指身體的器官或組織出現移位,其中最常見的是「腹壁小腸氣」。小腸氣成因很多,中老年人士較為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王喬峯醫生2022年10月05日

「預防」大腸癌靠篩查

大腸癌是香港第二號癌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2019年共有五千多宗新症。而確診時僅約一成屬於第一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吳家健醫生2022年09月21日

「長新冠」和食齋

一個年齡約30歲純食齋(蛋和奶都不吃)的男士,之前患了新冠肺炎,後來發覺皮膚愈來愈敏感,傷口難以癒合,並且發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陳靖邦醫生2022年09月09日

女士髮線後移六大成因

女士與男士不同,正常女士隨着年齡增長,不一定會出現髮線後移。所以在考慮相關處理方案例如植髮、仿真紋髮、內服或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伍文輝醫生2022年09月07日

善用癌症指數防癌

近年常聽到當有某些症狀求醫時,醫生會建議驗一驗「癌症指數」,這些指數其實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當身體裏面有腫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李兆康醫生2022年08月24日

環保食齋和糖尿病

這幾年因為地球暖化,流行環保減碳飲食。事緣許多科學家提出食肉會令到地球二氧化碳增加,反而素食能夠幫助減輕地球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陳靖邦醫生2022年08月12日

間質性肺病治療新希望

偶爾乾咳幾聲或走路時「上氣唔接下氣」,很多人都不以為意,但這些症狀若一直持續,有可能是間質性肺病的症狀,嚴重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黃永政醫生2022年08月10日

丙型肝炎篩查治療一條龍

丙型肝炎(丙肝)可以引致肝硬化及肝癌。本港的肝癌病人中,約有3%至6%與慢性丙肝有關。丙肝相關的肝臟發病率和死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黃麗虹醫生2022年07月29日

脂肪瘤3種情況勿輕視

脂肪瘤(lipoma)是由脂肪組織異常增生而形成的良性皮膚腫瘤,在本港很常見,發病年齡通常是40至60歲。雖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筆記羅中佑醫生2022年07月27日

頁數:1...4 5 6 7 8 9 10 11 12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