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創作,麥錦生也不時舉辦書法班,教導有興趣嘗試寫小巴牌的人。他笑說,最有興趣來學的都是小巴發燒友。「有些人甚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2月17日
麥錦生是全港僅存的手寫小巴水牌師傅,已屆退休年齡,依然不言倦。除了仍偶爾以手寫製作,他也發揮創意,為小巴牌尋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2月17日
今年是牛年,本欄請來以下兩位講牛。
牛牛義工聯盟創辦人黃美儀(阿Cat)講的是被政府棄於西貢的約80頭黃牛,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02月16日
洪若震是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他醉心研究古代文獻和古典文學,是次請他為大家介紹牛在中西文化的意義。
先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02月16日
地球正在上演一場新冠遇險記「The Coronavirus Adventure」,約翰連儂名曲Imagine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21年02月09日
「我們要令到整個唱片行業持續下去,一旦停頓下來,下游的行內人轉了行,就很難再找回來。當聽眾聽不到自己的歌,走去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21年02月09日
牛年將至,牛是農業社會很重要的動物,因此無論什麼朝代,都能輕易看到相關的器物畫作,最近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舉辦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2月08日
除了畫作,牛也常出現在工藝品上,反映人們與牛密不可分的生活史。展覽中年代最早的展品是漢六朝的陶牛車,是當時常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2月08日
任何武術都需要「入世」,與時並進,否則就會慢慢式微,被時代巨輪淘汰。「現在多練『活莊』,不像上一代師父要求紮馬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1年02月05日
2020年12月,太極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稱世遺),成為中國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1年02月05日
阿翁發現香港字字模,純屬偶然,2018年,她代表工作室到韓國參與印藝會議,碰上荷蘭韋斯特贊鑄字工房基金會主席R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2月03日
時至今天,仍有人說香港文化落後他人,香港版畫工作室項目總監翁秀梅(阿翁)對此尤其反感。她慨嘆,香港在世界文化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2月03日
鼠:過完生日會行好運,不論做生意、感情、錢財也很旺。
牛:犯本命太歲,夏天出生的人運氣特別好,可能賺錢、升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02月02日
玄學家周漢明,在去年初見報的一篇訪問,準確地預測當時還叫「武漢肺炎」兼未蔓延至全球的新冠病毒「隨時可大可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02月02日
今年62歲的周漢明能成為玄學家,一路走來並不容易。
他不諱言媽媽與哥哥皆是智障的,父親則吸毒、酗酒兼有暴力傾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02月02日
大半生捐窿捐罅、上山下海的卓達基(David)是香港愛護動物協會(愛協)檢核部督察,每天獨自駕駛裝滿工具的拯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1年02月01日
「許多人在寵物店購買動物,後來動物生病了,便棄養。」David呼籲大家珍惜每條生命,以領養代替購買。他於香港愛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1年02月01日
自閉青少年社交圈子小,聊天最多的人可能是父母,因此在是次計劃中,家長也需要上課,了解子女學過什麼,方便家中指導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1月30日
根據美國的統計,每59個人就有一個有自閉症譜系障礙。有相關症狀的人,通常社交能力較弱,難以設身處地思考別人感受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1月30日
聶揚聲在26年前加入榕光社,由他偶然做一次義工而起。
「話說有個單親母親的孩子有肌肉萎縮症和智障,他住在明愛醫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0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