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 Spurrier,一個生活在香港近30年的英國人。
在九十年代初由英國橫跨歐亞,依着絲綢之路,乘搭火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01月20日
1991年,本身住在倫敦的Pete Spurrier離開家鄉,開始了背包遊,原本只打算在歐洲浪遊半年,後來發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01月20日
外形高挑的陸志聰熱愛跑步,曾參與馬拉松賽事,2003年沙士期間如環境和時間許可,他堅持每天跑步減壓。疫情當下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1年01月19日
疫情下醫護人員發揮專業精神,應對大幅增加的服務需求,自然也會期望得到管理層多一點關心和支持。
醫院管理局港島東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1年01月19日
關注流產哀傷處理議題的,除了經歷過的父母,也有醫護人員和學者。港大副教授陳凱欣做了相關研究多年,更曾為200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1月18日
死亡在華人社會是忌諱,流產更是不能說的秘密。在一些父母來說,流產的哀傷不亞於喪失其他親人,然而旁人總習慣將這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1月18日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在家工作(WFH)趨勢,然而有些貓貓對突變無所適從,衍生壓力及行為問題,其中三大惡行:隨處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1年01月16日
Briganne在家中客廳接受訪問時,虎斑貓Poppet站在大門前不停喵喵叫,Briganne解釋:「牠想到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1年01月16日
腦退化多年來都沒有有效的藥去預防和治療,但本地神經科學研究者高浩(Owen)醫生,卻帶領團隊做出突破,有望發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1月13日
外國的醫藥研究常花很多年實驗、投放大量資源才成功,不少外國大學都和藥廠緊密聯繫,有更多資金做持續多年的研究,香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1月13日
什麼是香港人?香港精神又是什麼?在疫情下又有另一番詮釋,香港拉丁舞隊成員謝雅姿(Catherine),另一個身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21年01月12日
... 月25日的《信報》「訪談錄」寫了全頁關於他的專訪〈嘗盡人間美妙的法國紳士〉,出版當天是星期六,他跟我說:「Th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盡付笑談毛羨寧2021年01月12日
新冠疫情禍及全球下,港人最早適應「新常態」,當外國還在爭論口罩的作用時,大家已戴上它跑步。應變能力強、願意犧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21年01月12日
Frank Fischbeck,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是美國著名攝影雜誌LIFE的新聞攝影師。1971年中美關係破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01月11日
除新聞攝影外,Frank Fischbeck也常為名人拍照,其中一人為美國傳奇笑匠差利卓別靈。當時他在香港啟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01月11日
在教學以外,李浩然做過大量與古蹟相關的調查和顧問工作,很多都沒有收錢。不少古蹟擁有者都沒有預算,他有時會義務幫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1月08日
自從深水埗百年配水庫曝光以來,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李浩然就忙個不停,每天都有大量的訪問。他是本地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1年01月08日
你未必對車志健(Brian)的名字有印象,但只要上過YouTube,就肯定看過Brian Cha的廣告。有說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1年01月06日
Brian激勵人很有心得,而他本尊會把管理哲學實踐。有別於香港一般辦公室,位於新蒲崗工廈的Brian Cha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1年01月06日
Eric Ko(高耀忠)是香港的著名馴犬師,在2018年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的《金牌馴狗師:亞洲接班人》,由於Er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0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