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門燈塔旁的石灘景觀優美,卻布滿垃圾,冼力求仔細分辨每件垃圾的來歷:有些是人們喝酒後打碎瓶子的玻璃碎片,有些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7月23日
出動那麼多次,冼力求也看過許多沒有公德心的行為,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來遊客也如是。這邊廂他們辛苦撿垃圾,遊人那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7月23日
人們在說污染的時候,經常將人的影響與環境的影響分隔開,以為沒有直接影響到人,便等於沒問題,但其實自然生態環環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7月19日
說到水污染,人們常把微塑膠掛在嘴邊,然而對人類和自然生態有更大毒害的是各種化學物質。當中較少人關注的是醫藥化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7月19日
善牧會瑪利灣中心院長潘婉玲,雖然在Emma入讀的時候還沒有就任,但很欣賞她對中心的熱心。潘院長慨嘆過去的學生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9年07月17日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歷史故事都強調母親的偉大,子女須盡孝云云;現代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真的愛你》也深入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9年07月17日
人稱「郊野公園之父」的漁護署前助理署長王福義,是最早一批負責規劃郊野公園的公務員,從郊野公園做到海岸公園、地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7月16日
在任多年,漁護署前助理署長王福義對麥理浩的理念最欣賞,「他認為,高爾夫球、遊艇會都是為有錢人而設,只有沙灘和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7月16日
葉子林,家有五兄弟,名字都彷彿與務農有關,子林、子季、子彬、子盛、子方。季是季節,彬有杉木,盛是茂盛,方大概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7月09日
葉子林做過一些資料搜集,對於香港茶園古蹟的結論是:「香港曾經有3個山頭種茶,包括大帽山、鳳凰山及杯渡山(現今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7月09日
彭嘉志,在廣州有「最年輕講古佬」的稱謂。
全廣州有3個專業講古佬,他就是其一,另兩人為他的師父顏志圖和師伯姚煥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7月03日
什麼是說書?作為廣州「唯三」專業說書人的彭嘉志簡單地道:「以曲藝手法講故事」。在整個訪問,彭嘉志以廣東話而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7月03日
在敍利亞採訪時被「伊斯蘭國」(IS)綁架殺害的美國記者James Foley曾說,心中好像有一支魔笛,不時吹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7月02日
早前Nicole應救助兒童會邀請,到位於約旦、全球最大的敍利亞難民營拍攝當地兒童的照片,作為紀念該會成立100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7月02日
人稱「一哥」的維亞科技環球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聖鑫(Steve),不是形容他為人牙擦,而是每晚最遲1點要回家,「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9年06月28日
七十後大馬華僑吳聖鑫,年輕時家境一般,赴海外升學也是完全自給自足,當年幸獲大學死黨代交學費,解燃眉之急。畢業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9年06月28日
... 然。巧合的是,本報「訪談錄」作者潘天惠上周五發表鴻文,以感性筆觸道盡香港首位足球小姐王淑芬及本地女足掙扎苦況,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投資者日記畢老林2019年06月26日
去年9月,以保險業為主的富衛集團接手標誌性的1881內的海利公館,這個將尖沙咀前水警總部活化成古蹟酒店的建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余十八2019年06月25日
雖然工作忙碌,但謝振國仍能保持家庭和工作平衡,他笑言,1881公館剛建立,自己縱然不是整天在公司,但下班後腦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余十八2019年06月25日
在法國,女子金球獎在2018年12月誕生,但首屆得主Ada Hegerberg為了追求兩性平等,拒絕披上挪威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9年0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