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受訪時戴頭罩,但Mr. Likey平時絕不會戴頭罩生活,甚至會脫下頭罩變成普通觀眾,看其他人看畫的反應,聽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愛拉2019年05月24日
佛半身像
時期:北齊(550至577年)
物料:石灰岩
簡介:這尊佛像有鮮明的青州造像風格,頭頂有小螺髮,面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5月22日
回想之前周遊列國到拍賣會搜羅各種佛像珍品回港的過程,倪偲瀚透露李嘉誠都「遙距」陪伴在側。「紐約拍賣會,在香港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5月22日
由李嘉誠基金會捐款興建的慈山寺,在本月1日迎來全港唯一一間以佛教藝術為展覽主題的博物館。此館建在地標——觀音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5月22日
文人之筆能殺人,卻也能感動人,香江浪人才子沈西城寫故人舊事,帶讀者回到燈紅酒綠、名士輩出的七八十年代。72歲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9年05月17日
沈西城少年風流,妻子去年離世,他寫下〈永別之夜,悼燕燕!〉作悼念,訪問時仍慨嘆:「若早知台灣醫治癌症之高明,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9年05月17日
林青雲直言,罕見病政策是「良心工程」,「如果要求有數據才討論,其實很難,講明是罕見病嘛!我們只希望有一個中央政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5月16日
香港缺乏保障罕見疾病患者的政策,早前患罕見病的母親因為無法負擔自資藥費,在立法會上申訴,不久也失救離世。當鄰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5月16日
《花樣年華》裏的張曼玉、《色,戒》裏的湯唯,穿上旗袍婀娜多姿,與動蕩的民國時局共舞。然而,大家未必想得到那其實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9年05月15日
梁秀清成長的家庭,精采不亞於無綫戲劇《卡拉屋企》,巧合是,她也的確參與過該劇的拍攝工作。原來電影夢被父親打碎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9年05月15日
剛過去的周末周日(11、12日)在杏花新城舉行的香港攀石賽, 2018年的「包山后」胡穎瑜(Jenny)在兩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9年05月14日
每一個高手背後,往往有一個幕後高人指點迷津,傳授武林秘笈,「包山后」胡穎瑜訪問中多次提到的四姨(她媽媽的妹妹)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9年05月14日
香港蠑螈
特徵:體長約140毫米,背部有明顯的中脊,自相殘殺,幼體或會吃同類。
小棘蛙
特徵:體長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5月08日
王凱欣(Holly),是海洋公園的助理探索及教育經理。她本身是一名環境科學學士,「很難搵工,同學都已經不在這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5月08日
由虎豹別墅改成的虎豹樂圃音樂學院,最近正式向公眾開放。
負責整個活化項目的建築師應義倫(Raphael)及有2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5月07日
保育維修師傅葉志強在2016年7月開始進駐虎豹別墅工作,他和團隊花了兩年時間至去年7月,才把大宅和花園還原至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5月07日
黎達達榮的地獄遊系列第二本《十七樓叉燒》已經出版,講述眾人跟隨黑白無常進入地獄,大部分場景都是在火車中,讓主角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5月03日
香港漫畫家黎達達榮早前在有「漫畫諾貝爾獎」之稱的日本國際漫畫賞中,以《十八樓燒肉》得銀獎,是對他及香港漫畫的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5月03日
在香港以至全世界,不少運動員都幾乎等同明星。所謂「你的樣子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美人魚、女神刻下比比皆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5月02日
潘惠蓮,自八十年代開始就做記者,跑遍世界各地,跑過八九民運,也跑過汶川大地震的新聞,一跑近40年。
她現時是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5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