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2726 個結果
頁數:1...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37

本身沒有身份

雖然受訪時戴頭罩,但Mr. Likey平時絕不會戴頭罩生活,甚至會脫下頭罩變成普通觀眾,看其他人看畫的反應,聽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愛拉2019年05月24日

鎮館三寶

佛半身像 時期:北齊(550至577年) 物料:石灰岩 簡介:這尊佛像有鮮明的青州造像風格,頭頂有小螺髮,面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5月22日

李嘉誠處事風格

回想之前周遊列國到拍賣會搜羅各種佛像珍品回港的過程,倪偲瀚透露李嘉誠都「遙距」陪伴在側。「紐約拍賣會,在香港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5月22日

慈山寺秘書長因佛與李嘉誠結緣 倪偲瀚:他是一個能量很大的人

由李嘉誠基金會捐款興建的慈山寺,在本月1日迎來全港唯一一間以佛教藝術為展覽主題的博物館。此館建在地標——觀音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5月22日

無書不歡沈西城 「鹹」俠仗義 趣談舊事

文人之筆能殺人,卻也能感動人,香江浪人才子沈西城寫故人舊事,帶讀者回到燈紅酒綠、名士輩出的七八十年代。72歲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9年05月17日

博愛

沈西城少年風流,妻子去年離世,他寫下〈永別之夜,悼燕燕!〉作悼念,訪問時仍慨嘆:「若早知台灣醫治癌症之高明,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9年05月17日

立法搞「良心工程」

林青雲直言,罕見病政策是「良心工程」,「如果要求有數據才討論,其實很難,講明是罕見病嘛!我們只希望有一個中央政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5月16日

以千分一資金做實驗 港大教授林青雲為罕見病絞腦汁

香港缺乏保障罕見疾病患者的政策,早前患罕見病的母親因為無法負擔自資藥費,在立法會上申訴,不久也失救離世。當鄰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5月16日

縫紉高手堅持傳承傳統 梁秀清:我只做老式旗袍

《花樣年華》裏的張曼玉、《色,戒》裏的湯唯,穿上旗袍婀娜多姿,與動蕩的民國時局共舞。然而,大家未必想得到那其實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9年05月15日

做無綫收入佳

梁秀清成長的家庭,精采不亞於無綫戲劇《卡拉屋企》,巧合是,她也的確參與過該劇的拍攝工作。原來電影夢被父親打碎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9年05月15日

家人親戚合力打造 「包山后」胡穎瑜9歲開始攀高峰

剛過去的周末周日(11、12日)在杏花新城舉行的香港攀石賽, 2018年的「包山后」胡穎瑜(Jenny)在兩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9年05月14日

以小勝大秘訣

每一個高手背後,往往有一個幕後高人指點迷津,傳授武林秘笈,「包山后」胡穎瑜訪問中多次提到的四姨(她媽媽的妹妹)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9年05月14日

香港品種

香港蠑螈 特徵:體長約140毫米,背部有明顯的中脊,自相殘殺,幼體或會吃同類。     小棘蛙 特徵:體長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5月08日

野生捕獲全港23種青蛙 「蛙后」王凱欣:我係咪好怪呀?

王凱欣(Holly),是海洋公園的助理探索及教育經理。她本身是一名環境科學學士,「很難搵工,同學都已經不在這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5月08日

虎豹別墅保育建築師應義倫: 胡文虎用了最靚的物料

由虎豹別墅改成的虎豹樂圃音樂學院,最近正式向公眾開放。 負責整個活化項目的建築師應義倫(Raphael)及有2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5月07日

保育工藝師傅:最棘手是玻璃

保育維修師傅葉志強在2016年7月開始進駐虎豹別墅工作,他和團隊花了兩年時間至去年7月,才把大宅和花園還原至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5月07日

希望地獄不太「乖」

黎達達榮的地獄遊系列第二本《十七樓叉燒》已經出版,講述眾人跟隨黑白無常進入地獄,大部分場景都是在火車中,讓主角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5月03日

漫畫作品日本獲大獎 黎達達榮為興趣 「任性」25年

香港漫畫家黎達達榮早前在有「漫畫諾貝爾獎」之稱的日本國際漫畫賞中,以《十八樓燒肉》得銀獎,是對他及香港漫畫的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5月03日

運動明星

在香港以至全世界,不少運動員都幾乎等同明星。所謂「你的樣子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美人魚、女神刻下比比皆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5月02日

資深記者潘惠蓮越洋查找 第一代美人魚楊秀瓊傳奇故事

潘惠蓮,自八十年代開始就做記者,跑遍世界各地,跑過八九民運,也跑過汶川大地震的新聞,一跑近40年。 她現時是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5月02日

頁數:1...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37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