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2569 個結果
頁數:1...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29

東方體育會副主席游永強
搞體育產業不看死數看生數

黃家駒講過: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套在香港足球發展可改為:香港沒有職業足球,只有足球訓練班;香港籃球更是業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8年04月27日

三代女人

Christine是在港大地理統計系畢業的,當年為何報讀這科目? 「那時快到1997年,很多人都想移民。我有很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瑪韻2018年04月26日

大華銀行CEO葉楊詩明:藝術有治療作用

葉楊詩明(Christine),是大華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 銀行非常重視藝術,她指新加坡總部猶如展覽廳,走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瑪韻2018年04月26日

台灣著名雕刻家 朱銘創作養生

朱銘與香港,緣分不淺,八十年代初,他在香港展出「太極」系列,吸引國際媒體目光,建立知名度。後來獲邀在香港不同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25日

過古代生活

朱銘成名多年,但每天維持簡樸生活,心情愉快,笑言自己用古代的方式生活。「現在人類的生活像機器一樣,每天都一樣,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25日

日本攝影師長島有里枝 20歲開始挑戰性別想像傳統

日本知名攝影師長島有里枝,今年45歲,從事攝影創作25年。人們對她的認識,是從她20歲那年的成名作開始,當時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20日

家庭觀念轉變

年輕時長島有里枝總愛質疑家的內涵,質疑家庭觀念對女人的壓制,更曾邀請不同人扮演家人拍攝家庭照,挑戰家的想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20日

設計中港20間戲院 設計師王士維:沒有時間看戲

王士維(Alexander)一出場,就像明星,他是在兩個助手簇擁下前來的。他染了一頭金髮,全身筆挺的三件頭西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4月18日

嫲嫲似女超人

雖然設計師王士維一頭金髮,五官有點洋化,但他說自己「沒有外國人的基因」,反而打趣說「可能有點外星人的基因」,「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4月18日

與藝術淵源

謝俊興在新加坡出生,但與香港結下不解之緣,不光成為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創會成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8年04月17日

藝穗會創辦人謝俊興 不想像特許經營般營運藝術

今年是藝穗會誕生35周年,應邀受訪的創辦人謝俊興(Benny),架起眼鏡,儒雅溫文,一派詩人氣質。 「我們不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8年04月17日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 田霏宇堅持開放平台

在北京798藝術區,工業包浩斯風格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是遊人必去熱點,國際知名的當代藝術家如羅伯特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13日

政治與藝術

在中國搞展覽,讓人好奇的是,他們如何平衡藝術表達與審查要求?田霏宇如此回應:「我覺得打開思維的方式不僅僅是表面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13日

蘇富比高層黃林詩韻細說 亞洲收藏新風氣

近年拍賣市場有兩個明顯現象:1.焦點由中國當代藝術轉移至西方藝術;2.全球的拍賣場都坐滿了亞洲客人。 去年香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8年04月12日

西方藝術品沽清

在剛過去的3月,蘇富比舉辦了3個大型西方藝術展售會,包括畢加索與康多的肖像作品展、「權力遊戲:何塞瑪麗亞卡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8年04月12日

創辦發呆比賽韓國藝術家:大家應該浪費時間

國際發呆比賽上月底在香港圓滿結束,由中文大學心理學研究生葉凱銘奪得冠軍。別以為這個比賽純粹是玩gimmick,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4月11日

不花分毫城市玩樂

發呆比賽不是WoopsYang唯一一個行為藝術計劃,另外她還有一些作品是關於「在城市玩樂但不花費一分一毫」。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4月11日

龐大團隊支援

Jeff Koons的作品多非他親手創作,而是有一個龐大的百多人團隊在幫忙,他也曾在外媒訪問中說過,更喜歡那些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06日

後普普藝術代表Jeff Koons 爭議聲中創天價

Jeff Koons,後普普藝術(Post-Pop Art)潮流的代表,作品風格大膽,常惹起不少爭議,卻也受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06日

香港現存唯一人力車伕洪伯 用新科技堅持古老行業

人力車是早年香港的重要交通工具,但隨着汽車的普及,人力車幾乎在本地絕跡,只剩下最後一個人力車伕洪伯。香港多年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05日

頁數:1...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29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