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乘風破浪的姐姐》?其實我也沒看過,只知道這個內地真人騷節目的特色,是邀請年過30歲的姐姐輩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7月13日
兩年多沒去香港歷史博物館,最近一去就是連續兩天。館內最重要展廳依舊重門深鎖,主題展覽「香港故事」不知道什麼時候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7月12日
沒想到九龍灣工廠大廈裏會有一家瓷器廠。進門是一條用瓷器迭砌而成、高接天花板的通道,狹窄處僅一人側身通過。滿目除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7月06日
近日飽受酷熱天氣煎熬,地球變暖,讓使用綠色能源、邁向碳中和目標,成為全人類難得一個毋須爭議的共同方向。 電動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7月05日
上海的考古學文化發現最早是7000年前的馬家濱文明,之後是5800至5300年前的崧澤文明、5300至4300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6月29日
2002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啟動。這是以考古調查發掘的成果為主要資料,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揭示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6月28日
宋皇臺的故事,香港人從小就知道。不過當時蒙塵逃難來到九龍城的,不只有宋帝趙昺,其實還有他的哥哥宋端宗趙昰,又稱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6月22日
香港自2022年2月爆發第5波疫情以來,不斷有新的COVID-19病毒變種浮出水面。早前有研究表明,與成年人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6月21日
南海又發現沉船寶藏了。 遠在30多年前,中國水下考古還未起步,廣州打撈局已聯同英國海上探險公司,在上下川島海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6月15日
10多天前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了全城震動的兇殺案,一名精神病男子用一把剛剛買的刀,殺死商場內兩名女子。讓人驚恐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6月14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剛剛參觀了中國歷史研究院,並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講話:「認識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感知中華文化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6月08日
某天工作繁忙,心煩氣躁之際,偶然看見朋友發來的照片。四艘拖輪前後護送着兩隻大黃鴨從青馬大橋下經過;突然感覺很治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6月07日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朝廷解除海禁,設立了四個海關管理對外通商事宜。分別為粵海關、閩海關、浙海關和江海關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6月01日
參觀中電鐘樓文化館時,印象深刻的是導賞員說「附近的街坊經常會走過來提醒我們,鐘快了或者慢了幾分鐘,要調整」。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5月31日
從西環的高層大廈向北望,在一片石屎森林的九龍市區與海水之間,有一抹青葱翠綠的小島。每次開車經過昂船洲大橋,都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5月25日
雖然近在市區咫尺,昂船洲卻是第一次踏足。此行目的是參觀位於島北面政府船塢內的消防處潛水基地。標題稱之為探秘,並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5月24日
小紅書上有一帖子,列舉了內地人喜歡去,但香港人不去的十大打卡熱點。以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來說,這些「景點」確實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5月18日
小學課文已經學過「掩耳盜鈴」,哪怕語文成績再差的人,也知道這成語的意思:自欺欺人,明明遮掩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5月17日
1979年港穗直通車重新開通,讓回鄉客不用花費數小時和無數精力,從羅湖過關深圳才能到廣州。當時認為這是個了不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5月11日
多少年沒趕五一黃金周這樣熱鬧的時間出遊,不過一切由旅行社安排,也就省下了心。5年後重遊景德鎮,老舊街道建築幾乎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視線所及松花芥子2023年0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