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遊客清零,旅行社、餐廳紛紛倒閉。深水埗夜冷店「聯盈公司」的老闆區遠明(䁥稱小明)是最後接手這些「爛攤子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8月16日
冒卓祺自19歲入行,跟過兩個師父,分別是關多及陳旺。「關多已經去世;陳旺今年88歲,但他仍然有繼續做。」冒卓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8月10日
冒卓祺,是香港買少見少的紮作師傅。
他的攤檔設在元朗朗屏一個街市的乾貨區,訪問時快到盂蘭節,有說鬼門關會大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8月10日
蔡珮兒(Patricia,下稱Pat)是一個不太傳統的香港女生。
曾在理工大學擔任室內設計講師,8年前卻放棄舒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8月03日
「Wontonmeen」有兩間設上下格床位出租的大房,一間是男女混合,另一間是女生宿舍。男女混合的那間以「籠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8月03日
在曾舉辦過約百個生日會之中,Birthday Happiness Asia創辦人Edward Fernande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7月27日
「來讓我們四人一起合照吧!」Edward Fernandes在我們取景的一間快餐店裏平淡地說——其實,現場只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7月27日
林漢明最長時間研究的作物,不是稻米,而是大豆。
而要說他最得意的成就,則是他找到大豆的耐鹽基因,從而在已有的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7月25日
俗語說「大雞唔食細米」,譬如中大教授林漢明,年少時因家貧差點成為機械學徒。幸而靠勤力補鑊,最後憑獎學金讀完博士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7月25日
來自德國慕尼黑的恐龍專家Christoph Keilmann,出生於一個礦石世家,早年接手父親的生意之前,在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7月13日
科學館近日舉辦了免費入場的恐龍展「八大.尋龍記」(即日至11月16日,須預約),大受公眾歡迎。而負責把恐龍化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7月13日
英國廚藝天后Delia Smith說過:「雞蛋,簡而言之就是一件藝術,大師級的設計和構造,一個絕妙的包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7月04日
雞蛋產地不同,蛋殼顏色各異,但味道又有沒有太大差別呢?
「湖北蛋最好食!」David率先說道:「蛋黃呈橙色,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7月04日
未加入WWF前,Carmen曾在大學做研究。她的博士論文主題是香港的原生動物——中華白海豚。
「當時的論文內容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6月28日
談起水獺,香港人可能感到很陌生,連「獺」(音察)字也可能讀成「賴」。原來香港一直有水獺居住,世界自然基金會(W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6月28日
陳藹姍專門處理青少年之間的欺凌問題已有約8年時間。
有關於施虐者對受害者拳打腳踢,甚至拍下短片放上網,很多人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6月24日
近日,一名女童在荃灣一幢大廈的天台,遭受一班年紀相若的少女連番掌摑,引起社會高度關注。警方調查後,以「襲擊致造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6月24日
馮麗姝是本港少有專門從事欺凌研究的學者,訪問當天城大校園內一個關於網上欺凌的展覽,她也有份策劃。此展覽源自20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6月24日
Google Maps相信是香港人最常用的手機程式之一,除了有地圖,還有街景睇。Google街景服務5月尾15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6月15日
Raf本身是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學學士。談到入行經過,他指畢業後曾在一間食品公司的生產部門工作,然後有一天他想再搵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