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期《信報月刊》中的訪談,對這點有更深入精闢的分析。
我通常不會寫我以前寫過的論點,但這點是如此重要,使我不得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自由的國度盧安迪2019年08月02日
47歲的梁德偉(Ray)未夠18歲便入行,在墳場行業工作近30年。他於1998年加入了華永會,曾經駐守華永會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9年08月02日
運動員的頭頂總戴着無形光環,代表一個地方的精神和形象,每次香港運動員凱旋而歸,大家都說勇士們代表「香港精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9年07月31日
香港社會走得慢,記者覺得呂麗瑤很多時走得太前,導致慘成箭豬。意想不到的是,她起跑時被教練批評不夠前,「重心要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9年07月31日
... 加重視;根據與業界的訪談,以香港為基地的國際財富管理公司已經準備好迎接新科技、ESG及相應的監管轉變。
他又稱 ...全文
即時新聞香港財經2019年07月30日
兩年前的暑假訪問了王肇枝中學(下稱王肇枝)的前任校長,今天再度踏入學校,面對接任兩年的鄭思宏校長,他即謙虛笑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校長訪談王嵐2019年07月29日
Christopher今年24歲,父母 均為韓國人,他出身小康,爸爸是律師,母親是中學教師。雖然他在名校耶魯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7月26日
一臉孩子氣的Christopher Rim受訪時穿上西裝出現。
年僅24歲的他是Command Educati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9年07月26日
李瑞雲的客廳裏放滿各種工具,不同大小的壓書機,全都是從外國購置的古董,還有不同大小的釘書架,壓暗花、壓真金的烤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7月25日
本地古籍修復專家李瑞雲(Jennifer)的家也是工作室,位處偏遠,出了港鐵站、轉上了巴士、走過一條長長的樓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7月25日
今年香港書展,我只看了一場周日講座,就是著名科幻小說家倪匡的訪談。他在分享會中指出,自己以寫作維生,沒有其他本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鈴感日記金鈴2019年07月23日
鯉魚門燈塔旁的石灘景觀優美,卻布滿垃圾,冼力求仔細分辨每件垃圾的來歷:有些是人們喝酒後打碎瓶子的玻璃碎片,有些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7月23日
出動那麼多次,冼力求也看過許多沒有公德心的行為,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來遊客也如是。這邊廂他們辛苦撿垃圾,遊人那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7月23日
香港現有4間高中學校,只招收中四或以上學生,作為其中之一的明愛華德中書院(下稱華德中)的校長王偉直言:「從前中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校長訪談王嵐2019年07月22日
... 解所遇到的問題?問卷訪談是學生常用的探究方法,但老師跟進也不容易,批改每個不同探究計劃書所需時間是老師的噩夢,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教育講論李維儉2019年07月20日
人們在說污染的時候,經常將人的影響與環境的影響分隔開,以為沒有直接影響到人,便等於沒問題,但其實自然生態環環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7月19日
說到水污染,人們常把微塑膠掛在嘴邊,然而對人類和自然生態有更大毒害的是各種化學物質。當中較少人關注的是醫藥化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9年07月19日
善牧會瑪利灣中心院長潘婉玲,雖然在Emma入讀的時候還沒有就任,但很欣賞她對中心的熱心。潘院長慨嘆過去的學生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9年07月17日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歷史故事都強調母親的偉大,子女須盡孝云云;現代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真的愛你》也深入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9年0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