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公共巴士歷史悠久,近30年來更是變化不斷,車廂座位愈來愈豪華,過去的自然風變成移動雪櫃,近年更加了USB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20年11月10日
郭坤豪(Alvin)是一名眼科醫生,而且是富豪醫院──養和醫院的眼科醫生。
30年前初入行,發現病人一旦有黃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1月09日
眼科醫生郭坤豪提醒,人到40歲要每年做一次眼科檢查。
「老花在約40歲開始出現,如不做檢查,你不知其實眼矇是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1月09日
Albert常住英國教書,每年會抽兩個月時間來香港大學,指導博士學生和幫助學者做研究, 他表示,香港有不少出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11月03日
人類生命最長不過100年左右,太陽的壽命則長達100億年以上,如今正值壯年,在50億年後將步入晚年,在膨脹成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11月03日
中電早前呼籲村屋業主可在屋頂安裝太陽能板,電力公司將以最高每度電5元價錢回購,七叔的家也有裝設這太陽能板,但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1月02日
黃國志(Alex,人稱七叔)的母親是新界原居民,在大埔泮涌村長大。由裝修師傅做起,至今泮涌村有7幢村屋由他親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1月02日
近年#MeToo反性暴力運動引起關注,慰安婦人權運動是更早期的跨國#MeToo運動,自九十年代開始,各地幸存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10月30日
幸存者和日本社運分子,聽上去是被幫助和幫助者的關係,但實際上,幸存者並非被動,反而是社運分子之一,帶領運動,並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10月30日
3名年齡加起來144歲的全職律師鄭麗珊(Eliza)、車偉恒(Allen)和黃宇正(Eugene),早前耗時1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0年10月28日
律師這職業,給人鐵齒銅牙、鐵石心腸的印象,但人非草木,鄭麗珊坦言過往遇到不少聞者心酸個案,會忍不住與委託人一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0年10月28日
「那一團破絮似的浮游物體,這就是我的乳房了。」九十年代香港作家西西的《哀悼乳房》如此描述患乳癌經歷。
隨着社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0年10月27日
梁冬陽醫生是2002年十大傑出青年,獲獎後她與其他傑青保持聯繫,積極回饋社會,她現為傑青抗疫手冊籌委會主席:「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0年10月27日
說到自己的成長,陳國慈讚揚父親影響甚深。父親是離開中國的華僑第三代,卻比中國的華人更追求恪守傳統觀念,她從小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10月26日
許多人以為陳國慈是台灣人,不知她是地道香港女子。居台45年的她曾是大型企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資深副總經理,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0年10月26日
香港性教育落後,令黃鈺螢甚為生氣。
她不滿地說:「香港的性教育是不會講同志的。性教育也應該包含情感,而不是單純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0月24日
黃鈺螢(Sonia)是一個坦蕩蕩的學者。先說她的身份,她現在是中大性別研究課程的講師,「陰道」、「陽具」、「做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0月24日
人生需要歷煉,失敗是其中之一。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總統」的林肯(Abraham Lincoln),一生人至少經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0年10月21日
至親離世的傷痛,有時會久久無法癒合,八十後的王育娟在家中排行最細,自然是父親的掌上明珠,受盡萬千寵愛,直至兩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20年10月21日
今年40歲的Sringatin,來自印尼的東爪哇省(East Java),她本身有中學學歷,主修科目包括會計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