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投身傳媒,陳曉蕾也沒想過自己可以走到今天,「我又不是最聰明的,又不是那些願意升職的人,做行政、改稿、開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18日
香港是全球人均壽命最長的地方,但港人活得久不代表活得好。常言道,最好結束生命的方法是「病得遲、死得快」,然而香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18日
Luke Gibson,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他專門研究瀕臨絕種的生物。
目前估計僅剩下2000隻的小葵花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01月17日
Luke從事研究時,往往要在森林內過「野人」生活。在攻讀博士的3年間,他每年有4個月在森林渡過。但他不會活捉動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01月17日
藝術家程展緯,間中做打工仔,卻整天為打工仔忙碌,成功爭取不少機構的保安員和收銀員有凳坐。為切身了解苦況,擁有碩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11日
是次程展緯受訪,是因為他參與樂施會在昨天開幕的「勞力是……#窮得只剩份工」視覺藝術展(即日起至27日,賽馬會創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1月11日
曾醒明,人稱大台拆彈專家。至於他本人,則叫自己做「TV Buddy」。言下之意是,他是無綫代表人物。「人人話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01月10日
曾醒明看過柏楊的小說《異域》,乍悉有近10萬名中國軍人和家眷,因國共內戰走難至泰國北部的山區,窮困地生活下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01月10日
現時香港父母都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蘇嘉媛的父母也為了這個獨女鋪路下盡苦功。
她在香港出生,「為了想我入讀德望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01月06日
蘇嘉媛是國際旅行網站Expedia的東北亞區總經理,她的職責是管理3個市場:香港、韓國、台灣。她預期在未來,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01月06日
「打贏林丹之後,多了人認識我,但別叫『林丹殺手』,還是叫我伍家朗。」如果要在去年香港體壇揀選2位土生土長代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7年01月04日
「我會分享過來人的經歷,只希望他們少走一點冤枉路。」香港羽毛球隊總教練何一鳴,20年前圓了一個夢,20年後為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7年01月04日
提到德國這個歐洲國家,男士總聯想到兩樣東西,不是足球,便是汽車。Mercedes-Benz香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余十八2017年01月03日
身為汽車公司行政總裁,當然擁有特別待遇。公司每每有新車種推出,柏以德總是第一個試駕。說到這裏,他哈哈一笑,辯解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余十八2017年01月03日
這個年期,找丁新豹要有無比誠意,記者打電話到他的辦公室、手提電話通通不聽,電郵不覆,後來寄信到中文大學給他,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6年12月29日
今年是國父孫中山誕辰150年, 記者約歷史博物館前館長丁新豹做訪問。
對於孫中山,他形容為:「他是偉人,但世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6年12月29日
馬拉松最令人感動的未必是衝過終點、取得完賽獎牌一刻,而是有人陪你一起跑這趟旅程。
30多年前一場車禍,令本來任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6年12月22日
馮錦雄夫婦經常結伴行山跑步,成為生活樂趣。他指山路千變萬化,遇過蜜蜂、蛇、野豬甚至箭豬。
「箭豬非常得意,有次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6年12月22日
在繪畫過程中,他常感到大自然與自己呼應。「許多城市人已沒有這種與大自然互通的感應能力,它是與生俱來的。未必是因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6年12月21日
實用面積180方呎的蝸居,扣除廚房和廁所的空間,放下一張床後再也容不下多少東西,年輕藝術家鄧啟耀卻在斗室中創作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6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