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形容當年廉署起了靜默的革命,許多以七八十年代為背景的電影都有誤解。他們是不是特意找難喝的咖啡折磨疑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7年07月13日
ICAC(香港廉政公署)是香港法治社會的屏障,「香港最緊要有ICAC」的口號,更是深入民心。1997年回歸前夕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7年07月13日
阿富汗長年陷於戰火,至近年才稍為平息,阿富汗女生Narges Ghafary一家為逃避戰亂,在八十年代逃往伊朗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7月12日
阿富汗仍有約四成土地被塔利班佔領,也有「伊斯蘭國」等反政府武裝組織活躍當地,戰事威脅安全,反政府軍更會衝進民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7月12日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也不驚。如果你看到「嗰啲嘢」就在隔籬,陰魂不散,你能當作若無其事,抑或早已拔足狂奔呢?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7年07月11日
看通陰陽界的本地藝術家劉學成,首次在藝穗會舉行個人展覽,不是要同主題公園打對台,是故,「目睹以外現象錄」展覽無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7年07月11日
Charles曾在香港及澳門居住多年,坦言對此地也不算陌生,「我也覺得香港是我的家」。在工作以外,他也能取得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余十八2017年07月06日
法國藥廠Pierre Fabre Group香港及澳門區行政總裁Frederic Charles年逾40,看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余十八2017年07月06日
Dov Moran曾經在美國居住,現在回流到以色列。在某個訪問中,他說「以色列是個沒有生命保證、毫無安穩生活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07月05日
Dov Moran,是USB記憶棒(香港俗稱「手指」)的發明家。
他來自盛產科網人才的國家——以色列,他在19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07月05日
「你知道嗎?黃桃一按就瘀,一聞到香味便知是新鮮。紫椰菜可補血,女士加片薑可驅寒。其實麒麟果比火龍果更甜,愈黃愈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7年07月04日
聆聽和細看這個世界需要什麼,是市建局規劃及設計部項目統籌黃千宸(Jackie)一直以來的使命。
天生有發明細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7年07月04日
英國飲食作家扶霞(Fuchsia Dunlop)可說是飲食界的中國通,對中菜的認識比很多中國人都多。她剛完成6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食家講場劉晉2017年06月27日
在剛過去的父親節前夕,身為兩子之父的亞洲國際博覽館行政總裁哈永安也停不下忙碌的公務,為的卻是促進其他爸爸與子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6月22日
要與子女融洽相處,哈永安認為最重要是找接觸點,「小時候很易,只要肯花時間一起玩就行,愈大愈要思考,要找些方法。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6月22日
屬於東方之珠的獨家印記,彷彿逐一黯淡、遠去、消失,教人唏噓。擁有逾百年歷史的本地足球班霸南華主動降班,離開超級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7年06月21日
1971出生的張寶春堅持到今天,天生一顆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心,曾經為了寶貝仔改變事業航道,如今已準備迎接新挑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7年06月21日
黃錦輝,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回流香港20多年,一直在中大任教,及帶領學生創業——大中華報章資料庫「慧科新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06月20日
黃錦輝曾經大力推動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甚至乎與數十位科技界人士組成「爭取科技局聯盟」,召開記者會促請政府成立相關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06月20日
說到本地古蹟修復師傅,一想就會想到王鴻強。早於八十年代就到故宮學藝,回港後主理過錦田二帝書院、荃灣三棟屋、馬灣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