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啟俊在城市大學修讀創意媒體學士,再在嶺南大學修讀文化研究。當年畢業後,他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做過廣告公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愛拉2018年01月03日
2016年前特首梁振英發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焦點放在「一帶一路」上,呼應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愛拉2018年01月03日
二十一世紀是人人與手機接觸,而不是人與人接觸的年代,同枱吃飯、施捨乞衣、便利店付款,都毋須跟別人有眼神和說話交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8年01月02日
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與伸手助人協會舉辦的齡活城市計劃──「故事人生精采一生」,促成這次麥朗澄與崔祥的訪談機會。「這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8年01月02日
除了以急救知識救人,何順成還用語言救人。
例如學校有糾紛,他就去做和解佬,「大學生情侶吵嘴,鋪磚工人與貨車司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12月29日
身為科大「校園設施管理處總保安主任」的何順成,在科大是個寶,也是「守護神」。他不單身兼保安一職,而且因有聖約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12月29日
「有個女碩士,老公有錢,家住半山,對子女期望好高,無時無刻敦促小朋友讀書,最怕孩子忘記帶功課返學校,被老師責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7年12月28日
最近,李慧蘭看過電影《藍天白雲》,該片啟發自2000年一個移民紐約的香港家庭發生的倫常慘劇,透過一宗少女弒父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7年12月28日
本地畫家朱興華創作多年,善於繪畫小人物。無論對什麼人,他都帶着濃厚的人文關懷,仔細觀察,捕捉其神態。曾在精神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12月27日
這些年來,朱興華一邊工作,一邊創作,難免有時會少了時間陪伴家人,幸好太太也對此十分支持。在退休以後,他也得以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12月27日
香港藥房已成旅遊景點,遊客之多不亞於黃大仙廟,正所謂到香港不求支籤,也不能不買奶粉!然而,家家藥房賣奶粉,難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7年12月22日
何福銓年輕時好中產,穿的是旺角先施買的曼克頓恤衫,領帶是龍子行買的,電單車也是最靚的,「Vespa來的!最豪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7年12月22日
沙頭角禁區的地標新樓街,在1930年代興建,是典型的「廣州式騎樓」,已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可是隨着年代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余十八2017年12月21日
記者最近去過沙頭角參觀,要由居民擔保申請禁區紙。沙頭角禁區範圍自2008年至2016年逐步縮減,有民居或商舖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余十八2017年12月21日
人到中年,張曼娟經歷了人生的許多轉變,首先,是面對父母身體的衰退,她花了不少時間照顧患病的父親,從中想像和預習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12月20日
社會對於女人,向來都用各種污名加以壓迫,老對女人更是大忌,女人過了30歲年齡就是忌諱,有任何皺紋都要想盡辦法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12月20日
洪嘉昊今年僅34歲,在浸會大學會計系畢業,然後在「Big 4」做了兩年半,之後投身老闆行列,在灣仔創辦一間歐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12月19日
至截稿為止,每個比特幣已升至1.8萬美元(約14萬港元),相對年初升幅達17倍;以太幣則是700美元(約550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12月19日
朱沛宗(Jehan)來自美國,在科技界與藝術界之間游走。他是展覽場地「Para Site」的董事,現時則是Ke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12月19日
在法國藝術圈中,Nicolas Buffe總是與其他人格格不入,常駐日本,作品常帶有日本動漫風格,卻也不失歐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