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魚如今常在歐洲有創作和展覽,自言是運氣很好的人。回想起初到歐洲闖蕩的日子,他也曾處處碰壁,作為華人藝術家,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余十八2017年10月11日
黃金、鑽石、各色寶石,日常我們只在首飾上看到,然而它們也可磨成粉,放在平面的畫作上,閃閃生輝。台灣的白魚是少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余十八2017年10月11日
也許傳媒對馬唯中最感興趣的是,她身為台灣前總統馬英九的長女。其實她初來香港工作時,馬英九還未卸任,傳媒都稱她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10月10日
馬唯中,是台灣前總統馬英九的長女。
成長於政治世家,她卻非常低調。當她還是「台灣第一千金」之時,她就在機場被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7年10月10日
人要專注,也要抽離,才會發現生活之美。建築師鄭振揚(Tugo)是獲得《國家地理雜誌》全球攝影賽大獎的攝影師,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7年10月06日
Tugo是如何由建築師變成攝影師?「大學時因學業需要,買相機周圍影建築,我本身也喜歡線條和幾何。出來工作後,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7年10月06日
文學研究學者陳智德,詩人陳滅,是同一個人的兩種身份,然兩者都有同樣的願望:要將香港文學推到更廣遠的地方。今天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10月04日
影響陳智德甚深的是在台灣東海大學讀本科的經驗。台灣社會對文學的熱愛讓他感動,希望有天香港也能有此氛圍。「不只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10月04日
新世代對細水長流的感情,只會仰天長笑,但從一而終曾幾何時是我們的傳統價值,能與老伴甘苦與共是一種幸福,林漢明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7年10月03日
英雄莫問出處,中大大豆研究中心主任林漢明教授,出身卑微,長大後毅然轉投「粒豆咁細」的學術領域,投入被人忽略的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7年10月03日
日本藝術家Mr.,村上隆弟子,御宅族,一個常賣萌的大叔。村上隆創立「超平面」藝術風格,Mr.正是其堅實追隨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9月28日
作為追隨村上隆多年的後輩,Mr.可覺得自己與村上隆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他想一想說:「我們最大的共通點就是我們都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9月28日
經常到墳場考察,還要為墓碑拍照,鄧家宙自言沒有遇過怪事,「我們比任何人都尊重這些先人,不然我們也不會研究他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9月27日
本地歷史學者鄧家宙,為了研究從不怕「大吉利是」,專注香港史、佛教史及金石文獻研究的他,曾花5年時間,走遍香港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9月27日
拍賣作為服務行業,買家和賣家都是上帝。
作為老闆,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國強凡事親力親為,經常跟收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7年09月26日
提到匡時2017秋季拍賣會(9月30日至10月2日,香港港麗酒店),董國強表示這次拍賣範疇比以往廣。「過去都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7年09月26日
個個都畫愛情?唔通個個都畫愛情咩?「現在你再叫我畫愛情故事,讀者不嫌悶,我都嫌老土。」草日筆下,《普普阿三》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7年09月22日
今年書展,繪本《貓一般的隊友》榮登銷量榜季軍,僅次《鼎爺廚房》和《147人生》,年近半百卻像三十出頭的漫畫家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7年09月22日
白告在轉行前是課室中高高在上的老師,如今卻成為被人忽視的的士佬,甚至聽到有母親勸兒子努力讀書,否則長大後就要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9月21日
香港以公共空間不足而著名,人多擠迫,任何私密事情都無法進行,惟有那個小小的的士車廂,介乎公共與私密之間,讓各種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7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