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這時段高溫炎熱,離不開空調,但要謹防「空調病」。古代有類似「空調房」降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藥世家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2023年07月18日
近日,各地氣溫紛紛提升,空調儼然已成為大家的「舒服神器」。大多數人常待在空調房內辦公或休息,但長期處在空調環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藥世家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2023年07月11日
7月7日(本周五)是小暑。暑,即熱。小暑;即為小熱。 每年,小暑至立秋這時段,又稱「伏夏」,即俗說「熱在三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藥世家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2023年07月04日
散步是一項十分有益的全身性健身運動,受到古今中外諸多名人推崇。曾國藩曾言:「每日飯後走數千步,是養生家第一秘訣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藥世家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2023年06月27日
明天6月21日是廿四節氣之一的夏至。每年夏至始,會進入一個炎夏期,「天陽下降,地熱上蒸」,人在其中,易使人心火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藥世家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2023年06月20日
不論午飯或晚飯,飯後吃水果、多喝幾碗湯水、多嘆幾杯靚茶等,一般被奉為健康習慣,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今期一述飯後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藥世家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2023年06月13日
古人提倡「過午不食」,「午時」即上午11點至下午1點。 過午不食,其實最早出自佛陀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在律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藥世家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2023年06月06日
肝臟為人體「淨化器」,身體每天所產生有害物質,90%以上通過肝臟代謝出體外,但肝臟最易受傷。近年,脂肪肝的患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藥世家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2023年05月30日
在香港,約四分一人患有脂肪肝,不容忽視。正常情況下,肝臟中脂肪的佔比為3%至4%,當脂肪含量超過5%即為脂肪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藥世家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2023年05月23日
人之頭髮,具有生老病死周期,正常人每天有少許掉髮,屬正常現象,不必擔心。若出現「鬼剃頭」等脫髮問題,就真愁煞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藥世家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2023年05月16日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古時,頭髮不僅跟孝道有關,還與健康狀況、儀容等有關連。就連享盡富貴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藥世家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2023年05月09日
現今春夏交替之際,正是胃腸虛弱之時,尤其是胃病患者,因為此時,氣溫逐漸升高,各種引致疾病的細菌、微生物也隨之活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藥世家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2023年05月02日
春夏之交,養胃很關鍵。這是因為俗說:「十胃九病」,胃作為人體重要消化器官,是非常容易得病的。即使王公貴族,也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藥世家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2023年04月25日
現今很多人有脾胃疾患。入夏前,正是養胃護肝、健脾除濕好時機,只有脾胃得健,才是立命之本,一生可少病及康壽。 正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藥世家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2023年04月18日
俗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夏天快到,又要提醒各位夏天宜適當地多吃薑,好處多多。 據醫書記載,生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藥世家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2023年04月11日
相傳,被後人尊稱「藥王」的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有一次因翻弄藥草,左手中指碰到木刺,致使手指紅腫。至翌日,腫脹加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藥世家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2023年04月04日
春夏之際,戶外常看到蒲公英,憑藉其頑強生命力,破土出芽,其花朵孕育出一群集成絨球的種子,並賦予每顆種子一把輕盈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藥世家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2023年03月28日
網絡時代下,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已成為生活必需品,但長久「舔屏」會給視力、頸椎、皮膚等帶來損害。首當其衝的健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中藥世家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2023年0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