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剛剛揭盅,由英國John Clarke、法國Michel H. Devoret及美國Jo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黃翠儀2025年10月08日
今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國際量子科技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Quantum Sc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黃翠儀2025年10月08日
在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許冠文(Michael)以獨特的幽默為觀眾帶來無數歡笑。這位「冷面笑匠」近日在中大醫學院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5年10月07日
在中大醫學院,學生們不僅學習如何治病救人,更有一門隱形學問──生死教育。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坦言,醫生每天握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5年10月07日
中秋節大約定形於唐朝(618-907),北宋時正式成為節日,與元宵節一樣,大街小巷懸掛各式燈籠,花燈的「燈」字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黃翠儀2025年10月06日
幾條竹篾拉鬆,圍成一圈,笑談間巧手以紗紙塗抹漿糊連接缺口,輕鬆製成一個個圓形竹框,一個玉兔燈籠骨架逐漸成形。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黃翠儀2025年10月06日
九十年代崛起的「後八九」一代藝術家,如今在拍賣市場屢創天價。他們多憑政治波普(Political Pop)、玩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5年10月03日
希克藏(Uli Sigg)品中有不少劉野畫作,在他還未成名時已經大量購買。劉野記得,多年前在希克的客廳看見自己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5年10月03日
究竟家用食水有沒有「過期」問題?陳子浩明言,本來食水沒有過期一說,「你買些樽裝水可放半年或以上,經濾水廠出來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黃翠儀2025年10月01日
港人每朝起床第一件事,應是扭開水龍頭洗漱,食水如何流到你家?追溯至1851年的「維多利亞城」(包含現今中西區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黃翠儀2025年10月01日
T恤人人穿,不論在家或外出。便宜者數十元有交易,名牌貨動輒數千元一件,三位數售價的不計其數。但原來一些vint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許志宏2025年09月30日
林德銘覺得香港人重視潮流多於文化,不過,這並非本地獨有現象,日本情況亦如是,過度追趕現下的流行趨勢。
他認為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許志宏2025年09月30日
梁雅達醫生擁有逾50年行醫經驗,同時醉心園藝、種植,2013年曾出版有關種植的英文書籍Growing Your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5年09月29日
清晨的黃竹坑,車流尚未甦醒,退休外科醫生梁雅達(Arthur)已在他的「小農場」裏俯身除草。昔日白袍換成沾泥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5年09月29日
在中文系教書接近30年,何志華認為新一代學生思維更快,觸類旁通、駕馭資料的能力更強,但對古籍的興趣較弱,需要老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5年09月26日
儒家學說中,孟子和荀子似乎是死對頭,一個主張性善,一個主張性惡,自宋朝以來,學者都揚孟抑荀,甚至將荀子逐出孔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5年09月26日
9月開學不久,黃志淙策劃「2025深愛着你陳百強展覽」,展出陳百強唱片及相關物品,圓滿完成。
「每年4月有Re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5年09月24日
在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的V Music Library裏,一名學生小心翼翼放下唱針,瞪大眼睛看着黑膠唱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5年09月24日
今年夏季,天文台首度發出黑雨警告訊號的一天,午後飛鵝山道遍布棕色落葉。途經三角形「注意香港瘰螈」反光牌,河流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黃翠儀2025年09月23日
美國佛羅里達洲野生動物繁多,不少生物學家視為研究天堂,狩獵文化亦盛行多時,人們會以打獵及釣魚作為消遣。居住佛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黃翠儀2025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