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理別人感受,有人走過撞到我,就二話不說和人打起來。」頭部兩側及後腦頭髮全部鏟青,雙手滿布紋身的八十後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8年05月09日
香港光害嚴重,會否對螢火蟲的生存很不利?饒戈說:「是有影響,但也不是想像中那麼大。香港比較獨特的是雖為大城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5月08日
香港昆蟲學會副會長饒戈,正職是教師,興趣是研究螢火蟲,早前他在英國螢火蟲學術期刊Lampyrid發表論文,公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5月08日
九龍城衙前塱道24號地下的大和堂參茸藥行,5月1日正式成為歷史,7月重開時將變身咖啡店。中藥和咖啡都是苦的,店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8年05月04日
大和堂的咖啡味即將取代藥材味,在鍾姑娘看來是必然的轉型,「終有一天要放下,香港地多少人在轉型?沒理由無止境做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8年05月04日
先巴東知是少有讀到大專程度的藏民,從初中開始,他就愛上寫作,遂轉到青海的私人學校去,潛心學習藏文化。後來他持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5月03日
在高山之間,遼闊的青藏高原一隅,坐落着村莊仁多瑪,其外圍一塊水泥地上架着兩個籃球架,雖然已經殘破不堪,籃網被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5月03日
談起收藏品,Amanda最近以944萬港元於保利香港的春季拍賣會投得周春芽作品《躺着的人體、黑色的石頭》,現掛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8年05月02日
數年前,魏麗洋(Amanda)只是一個母親,閒時逛畫廊、買藏品、帶着孩子參觀博物館。今天她對藝術的熱情不變,繼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18年05月02日
游永強10多年前已經進軍內地體育產業,投資20億元人民幣的新場館將於10月在佛山開始營運,「這將是我們100%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8年04月27日
黃家駒講過: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套在香港足球發展可改為:香港沒有職業足球,只有足球訓練班;香港籃球更是業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18年04月27日
Christine是在港大地理統計系畢業的,當年為何報讀這科目?
「那時快到1997年,很多人都想移民。我有很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瑪韻2018年04月26日
葉楊詩明(Christine),是大華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
銀行非常重視藝術,她指新加坡總部猶如展覽廳,走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瑪韻2018年04月26日
朱銘與香港,緣分不淺,八十年代初,他在香港展出「太極」系列,吸引國際媒體目光,建立知名度。後來獲邀在香港不同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25日
朱銘成名多年,但每天維持簡樸生活,心情愉快,笑言自己用古代的方式生活。「現在人類的生活像機器一樣,每天都一樣,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25日
日本知名攝影師長島有里枝,今年45歲,從事攝影創作25年。人們對她的認識,是從她20歲那年的成名作開始,當時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20日
年輕時長島有里枝總愛質疑家的內涵,質疑家庭觀念對女人的壓制,更曾邀請不同人扮演家人拍攝家庭照,挑戰家的想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4月20日
王士維(Alexander)一出場,就像明星,他是在兩個助手簇擁下前來的。他染了一頭金髮,全身筆挺的三件頭西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4月18日
雖然設計師王士維一頭金髮,五官有點洋化,但他說自己「沒有外國人的基因」,反而打趣說「可能有點外星人的基因」,「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18年04月18日
謝俊興在新加坡出生,但與香港結下不解之緣,不光成為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創會成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潘天惠2018年0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