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荔枝窩的寬頻網絡很順暢,記者使用3HK的MO+,速度跟市區沒有分別。葉曉文指,其他網絡商如CSL也一樣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2月08日
大約在19歲前,英仔姐已結婚,夫婿是沙頭角的客家人。沙頭角與荔枝窩非常接近,現時的荔枝窩居民甚至有禁區紙,可乘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2月07日
農曆新年晚市禁堂食,不少家庭轉吃源自客家人的盆菜,但對於客家文化,除了盆菜和茶粿,大家還認識多少?
被譽為香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2月07日
談及成為野生保育專家的經歷,原來艾加里一家向來都有照料患病動物的習慣,「回歸前,父親在香港為英國國防部工作,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1月29日
原生地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全球野生數量只餘約100隻的犁頭龜(Ploughshare Tortoise),早前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1月29日
2022壬寅虎年即將來到,但「虎虎生威」的老虎,其實已屬全球瀕危動物之一。香港目前無老虎,而世上的野生老虎也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1月19日
Eric在1956年出生,按中國生肖去計,他屬猴,而他的確與猴有緣。雖然家在首都城市科倫坡,但他指因居所位於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1月19日
去年尾設計營商周的其中一個城區活動,是使用VR技術將主教山配水庫呈現於參加者眼前,這不單可讓報不到導賞團的公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地區特搜譚淑美2022年01月15日
宏偉瑰麗的前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去年經歷政府清拆──令內部羅馬式石柱曝光──被街坊發現隻身「螳臂當車」阻擋鑽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地區特搜譚淑美2022年01月15日
兩個八十後文青柴宇瀚、彭啤去年推出歷史畫集《深水埗畫當年》,書寫成時還未爆出主教山配水庫的新聞,彭啤不諱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地區特搜譚淑美2022年01月15日
「伙炭」藝術村高峰期有近百間工作室進駐(合共數百名藝術家),但近年有不少人遷出,去年只有9個工作室參與年度開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1月12日
郭宇權(Kuen)最近獲得科大的「老人牌」,原來他已在科大任教了31年,是該校創立初期十數名教員的元老之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1月01日
整個訪問過程,郭宇權都很喜歡向記者反問,尤其問記者明不明他講什麼,有些非常深奧,如期權定價的數學模型Black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1月01日
嚴照棠有個「工作室」,那是油麻地一幢唐樓地下的一個細小儲物空間。原來他就住在樓上,「大廈的渠有何問題,我會義務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12月28日
渠王,原名嚴照棠。通渠逾半個世紀,他的廣告寫滿港九新界,這邊廂邊寫邊被食環署洗刷,那邊廂他的作品在畫廊賣出五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12月28日
近年流行裸辭、裸婚、裸考、裸遊……以至內地幹部退休後不再擔任公共職務的「裸官」,但最原始的裸體,一般人對於在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12月18日
何詩慧入行不足10年,談到拍賣行的新趨勢,她認為:「人們的審美觀不一樣了,如果你回看2017、2018年的拍賣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12月08日
「傳統上,資歷要夠深才能當上拍賣官。我今年29歲,雖然未去到那個位置——例如作為deputy director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12月08日
廖偉明(Haston)是牙醫、香港牙醫學會前會長,但他還是會蛀牙。
原因是他熱愛野外活動,曾登上北美洲最高峰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仁心仁話譚淑美2021年12月01日
問廖偉明,香港最常見的牙科病有哪些?
「牙周病,60歲以上的長者患上牙周病的比率很高。曾經有個統計,每10個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仁心仁話譚淑美2021年1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