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能夠在漆黑中看到一線曙光。」希望是人類與生俱來對未來的期盼,驅使我們在困難中尋找出路。不少宗教視希望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循證護理吳碩南教授、陳美鳳、許潤好、何巧嬋2023年04月14日
中風是一種突發性腦血管疾病,患者有機會失去語言和活動能力。資料顯示於2021年,香港大約有三千多人因為中風而死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循證護理盧衍汶、林冠羽、盧海珊教授2023年03月31日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研究團隊,在多項審查研究中發現,外籍家庭傭工在工作中面臨多重壓力,包括工時過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循證護理張友娟博士、何學文教授2023年03月17日
每個人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影響着我們對生命的看法。 這正正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會選擇接受延長生命的入侵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循證護理陳葉詠嫻教授、吳曉艷2023年03月03日
香港正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當中亦包括智障人士。智障人士的身體機能比健全人士較早退化。除了遺傳因素和藥物影響外 ...全文
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中常見症狀之一。這是由於癌症及相關治療導致持續、主觀的精神或身體疲乏感。有研究指出,25%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循證護理陳傲霜教授、馬星博士2023年01月20日
最近發表的一項文獻探討了藝術創作活動對中風人士復康的影響。這是一項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共綜述了7篇隨機對照試驗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循證護理盧海珊、周柏珍、陳慧敏2023年01月06日
政府近年致力加強以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通過醫社合作,使個人、家庭和社區能更有效地預防疾病和自我管理健康狀況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循證護理車錫英教授、盧慧詩博士、黃錦城先生、麥寶文女士2022年12月23日
衞生署資料顯示,本港每10名婦女中便有一名在產後出現抑鬱症狀;而一項最新研究更指出,自2019冠狀病毒爆發以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循證護理周嘉明副教授、陳鳳英醫生、梁淑芳醫生2022年11月25日
香港人近年逐漸打破傳統禁忌,不再對「死亡」議題避而不談。筆者在腫瘤科病房工作的時候,遇見不少有意在死後捐贈器官 ...全文
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前,我想邀請大家用一分鐘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情緒感覺上。請問你會如何形容你這一刻的情緒感 ...全文
肺癌是香港頭號癌症殺手,大部分肺癌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晚期肺癌患者自確診就經歷着痛苦而持久的癌因性疲乏,這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循證護理黃祖莉教授、李慧媛博士2022年10月14日
在人生旅途上,每一個人都可能會經歷不同程度的身體功能缺損。這些缺損可能是暫時的,也可以是永久的;可以是由於自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循證護理盧海珊教授、周柏珍教授、賀曉樂博士2022年09月30日
認知行為療法(CBT)一直是心理治療的主流模型。CBT所使用的技術都行之有效,我們也有大量科學證據印證它們的效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循證護理莊婉瑜教授、丘培狄先生、黃曉彤小姐2022年09月16日
癌症雖然可怕,但原來四成都可透過健康的生活模式和注射疫苗等措施來預防。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已證實可有效預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循證護理陳傲霜教授、蘇幗慧教授、李佩琪女士 2022年09月02日
人在生命之初就會根據日夜交替而做出適應調整,這種機制即為晝夜生物節律,此節律若紊亂,則會大大增加發生冠心病、高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