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模與菠菜除外形相近,彼此間還有兩項共通點:鐵質豐富、口感軟嫩,因此酸模亦有Spinach Dock的稱呼。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6月02日
古時沒有牙膏,泰國人為保持口腔衞生,就靠原產於東西亞一帶的馬蜂橙護齒。果實中含有抗菌物質及植物精油成份,口中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5月26日
劍魚的味道絕佳外,85克魚肉中的礦物質硒含量,已足夠人類一日所需,亦含豐富維他命D及奧米加3脂肪酸,真正的健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5月19日
菜式賣相的優劣,直接影響食用者的胃口。近年香港廚師多用食用花卉作為點綴,但其實食用花卉不單具裝飾作用,還有很高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5月12日
台灣或有人稱旱金蓮為「金蓮花」,但金蓮花實為另一款可作中藥用途的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為Trollius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5月12日
鹽膚木英文名為Sumac,源於西亞地區擁有3000年歷史的亞蘭語Summaq一詞,意為暗紅色。研碎鹽膚木粉在阿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5月05日
外表古怪為深海魚的一大特點,但肉質甜美不阻老饕對「怪魚」的熱切追求。生活於歐洲、亞洲、大洋洲的海魴,在市場中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4月28日
歐洲各國對雞油菌有着不同稱呼:Chanterelles、Girolle、Kantarell、Pfifferli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4月21日
人類與蓍草共存超過萬年以上,由2至3萬年前舊石器時代開始,以至西方古希臘神話,以及華夏文明的《易》文化中,不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4月14日
與沙甸、鯡魚等小型飼料魚一樣,鯷魚魚肉中含大量脂溶性維他命A和D,而且含ω-3脂肪酸──食用鯷魚為有助預防心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4月07日
香港本地飲食文化中,甚少提及鯷魚,但古代地中海及中亞細亞地區居民,在千年前已經懂得鯷魚的鮮香,為地中海菜式奠定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4月07日
現代琉璃苣種植,除作食用外,商人取其種籽作為榨取精油販售,也就是歐美地區盛行種植琉璃苣的原因之一。
品嘗琉璃苣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3月31日
香港人沒有太多「食花」的傳統,頂多是喝菊普和五花茶、吃桂花糕而已。然而,歐美地區經常以花入饌,琉璃苣為比較常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3月31日
大黃除作為中藥及西方食材的用途外,原來還是衣物染料的一種,依據不同品種,可將布料染為紅色、橙色、泥黃色,甚至棕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3月24日
華夏文明中,大黃為中藥材的一種,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肝、心經;功效清熱瀉火、活血祛瘀。在世界另一端,對中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3月24日
與小地榆只差一字的地榆,植物外表上具一定差別,不過葉片均具鋸斷邊緣,而且花卉形狀亦有點相似,學者或因此將兩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3月17日
香港人心目中的「香料」,大概是一堆又一堆曬乾後磨碎的粉末。實際上,不少香料的最佳食用方式是新鮮入饌,如本文介紹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3月17日
古有神農氏嘗百草,今有台灣原住民嘗山蘇。多年來太魯閣族人在山野間收集山蘇烹調,並成為傳統的飲食習慣。及後現代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3月10日
文中提過,台灣原住民發現山蘇的經濟價值後,開始發展具規模的耕作方式,以換取生活所需。花蓮一帶聚居的太魯閣族原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3月10日
上文提到,歐洲地區居民也以Chicory稱呼比利時菊苣,但美國人則把Chicory用於學名為Cichorium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美味之源胡海德2021年03月03日